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动力电池短板惹人忧 盼共性技术平台来补齐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6-07-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京成立。作为我国第一个制造业国家创新中心,该中心被寄予厚望,相关部门期望通过对关键共性技术的集中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弥补我国动力电池短板,让“整车跑得快、电池拖后腿”的局面得以改观。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虽然我国动力电池起步较早,但整个行业呈现散、乱、小等特点,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日韩电池企业已强势布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为避免传统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现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演,提升动力电池水平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当务之急。研发能力要提升,投入必不可少。动力电池的投入丝毫不亚于整车研发投入,仅一个研发测试中心的建设就需要几亿美元资金,显然我国弱小的单一电池企业很难承担如此庞大的研发经费投入。尽管我国也有不少动力电池研究单位,但研究资源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正因为此,汇集众力,推动动力电池研发的国家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据了解,创新中心以国联研究院为核心,集合了7家整车企业和1家电池企业,共同参与到动力电池研究中,初期募集5亿元资金,并计划采取自愿、开放的原则,不断吸纳政府投资、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投资入股。资金“众筹”的同时,创新中心更致力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

5亿元的初期研发资金,并非一个小数目,但是相对于动力电池研发所需的巨额资金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不过,创新中心致力于研发共性基础技术,如果能形成一个孵化器,再寻求进一步发展也未尝不是一种模式。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参与的单位有9家,对于一个国家级的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来说还很不够,尤其是电池企业仅有1家,未来仍需吸纳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入其中,以壮大研发实力。因此,如何集结优秀的研发人员,整合有效资源进行协同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并科学合理地将研发成果进行技术共享是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这一新平台未来发展的关键。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