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国产化提速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信息时报(广州)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国外燃料电池产业即将步入商业化阶段。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依托“863”计划和“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2016年从产品验证进入到部分城市试点阶段,行业发展正在提速。

技术进步、国产化和规模化,是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低的必要条件。国内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距十年,正在快速追赶中。质子交换膜国内基本实现产业化;石墨双极板技术国内已经成熟,金属双极板是未来趋势;催化剂国内有小规模生产,超低铂或无铂是研发重点。辅助子系统中,供气系统的空压机主流技术是螺杆压缩机和涡旋压缩机,国内尚无成熟产品。目前国际主流汽车厂商均采用70MPa储氢瓶,国内基本掌握35MPa储氢瓶制造技术,目前正在推进70MPa储氢瓶的研制工作。

高额补贴政策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国产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规定到2020年,燃料电池车补贴为20~50万/辆且不退坡,可覆盖国外燃料电池乘用车售价的40%;《中国制造2025》、《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2016》重点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建议关注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以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1.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巴拉德动力(燃料电堆龙头,美股)、PLUG动力(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美股)、大洋电机(参股巴拉德动力)、上海汽车(控股新源动力)、江苏阳光(参股上海神力);2.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雪人股份(控股空气循环系统供应商OPCON)、汉钟精机(拥有空气压缩机以及氢泵技术储备)、京城股份(70MPa车载氢瓶研制成功)。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