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第五批电池目录迟迟未发 都是骗补惹的祸吗?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动力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6-10-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金九银十”的黄金期,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和4.4万。环比增长15.8%和2.4%。即便是在车市经历了一场“骗补车企名单公示”的风波,但市场表现依然很强劲,市场暂未出现此前业界人士所担心的产销量大幅度下降。

近日,中汽协召开了月度产销信息发布会,会议主要围绕新能源车市发展问题以及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展开了讨论。

虽然表现比想象中要好,但并不代表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可以达到预期。

对此,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则表示:“骗补车企名单公示势必会影响今年新能源车市的总成绩。”不仅如此,中汽协也已将原本70万的销量目标减少至50万辆。

可实际上,今年前9个月仅完成新目标的60.4%。那么想要实现预期设想,则需要在第四季度平均每月将完成6.6万辆的销量。如依照当前的市场增速来看,突破6万辆的销量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

骗补事件可能影响第四季成绩

虽然中汽协已经将销售量目标调整至50万辆,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努力。

“除了最先公布的5家骗补企业名单之外,另外2家涉及骗补的企业也浮出水面,骗补事件还在持续中。”业内人士表示,从第五批目录迟迟不发布来看,骗补的风波不仅影响了新能源车企还殃及动力电池企业。

此前,有媒体曾曝光出90余家存在新能源骗补行为的企业。虽然该消息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但从陆续曝光出的7家企业来看,仍有骗补车企暂未公之于众,这也成为行业内的一个“心结”所在。

“现在已经进入到第四季的发展时期,虽然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并未受影响,但是第五批目录未发布和骗补事件还在持续中,很有可能影响到第四季度的产销。”专家表示,第四季度能不能达标,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政策的依赖太多。

而同样“蓝瘦香菇”的还有上下游产业,此前笔者就写过关于骗补事件推迟了补贴发放,首先躺枪的就是动力电池企业,“回款困难,账期长”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回款问题扯住动力电池企业发展的大腿。”业内人士这样调侃道。

未进目录的企业真的很受伤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显示,动力电池目录将不再与“新能源汽车及产品准入”硬性捆绑,这意味进入目录不再是获得补贴的必要条件。

但动力电池企业对进入第五批目录依然保持高度重视。对于已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已通过国家审核,从而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十月也已经过半,原以为9月份会对外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五批企业目录,至今不冒泡,所以对于未进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真的是在“生死边缘”了。

目前业内对第五批目录具体的申报截止时间、材料审查等进展几乎一无所知。迟迟未能进入电池规范目录已经让众多动力电池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么目录迟迟不发布是否和骗补事件有关联?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工信部的主要精力全部在核查骗补、补贴车型标准等事上,第五批目录进度可能暂缓了。”

暂缓到什么时候呢?这就要看其他大事件处理的进度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第五批目录在年底公布,最坏的结果就是等到2017年了,大家挺住。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