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德国研发液流车载电池有望投产取代传统电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动汽车时代网 发布时间:2016-10-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2013年3月,笔者开始对在售电动汽车进行全向评测。其中就包括冬季续航里程与充电兼容性评测。众所周知,包括特斯拉、日产聆风在内众多电动汽车,冬季使用都会受到气候影响,导致续航里程缩短、充电兼容性降低等问题。

电动汽车,依赖磷酸铁或三元锂电池作为动力,经过电池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等软件,合理分配电量驱动整车行驶。无论采用何种材质电池,都会受到低温气候影响,而降低放电效率导致续航里程降低。只不过,高品质的电动汽车,通过“外力”来挽救因低温而损失的续航里程。对于冬季导致充电兼容性下降的问题,也是众多车厂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冬季低温气候导致续航里程与充电兼容性问题,可以归为一类。整车制造厂的工程师们,要在动力电池稳定性、安全性、充电速度与可靠性进行“蛋疼菊紧”般的平衡。

续航里程:

在不增加电池容量前提下,提升电池密度(提高电池单体电压)是最直接增加续航里程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却存在电池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异常故障的风险。因此,工程师要么增加电池散热(预热)系统、要么改进电池单体材质(活性与密度处于更水平的稳定)。

充电兼容性:

解决充电兼容性问题,与续航里程和稳定性一样,都是在矛盾中寻求突破。工程师们通过软件可以将整车搭载的电池充电周期调试的更短,充电电流和电压更高。但这种提高不是无限度的,电压与电流提高就意味着降低充电周期,也使得电池在短时间内承受更大的冲击,一旦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就要出现自燃等问题。因此,整车制造厂的工程师要对市面上众多充电设施进行测试同时,还要考虑,整车电池组件在众多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下的表现。综合诸多因素之后,就导致在售不同品牌电动汽车充电电流高低之分以及充电兼容性异常。

笔者以江淮iEV5(6S)、吉利帝豪EV、比亚迪秦EV(e5)和北汽新能源EU260等车型为例,进行实际与理论上的冬季续航里程与充电兼容性比对。因为参考数据全部源于笔者在2015年10-2016年3月期间(北京秋冬之际)撰写的相关评测稿件。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续航里程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