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面临动力电池回收问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6-10-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中汽协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7.7万辆和17万辆,我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然而,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我国正面临着动力电池回收的现实问题。

动力电池报废量骤增带来潜在威胁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为5-8年,预计明年起,我国将迎来首批动力电池“退役潮”。

电池中国网从调查的行业数据中发现,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的报废量将达32.2Gwh,约50万吨;到2023年,报废量将达到101Gwh,约116万吨。与规模庞大的动力锂电市场相伴随的,是动力电池报废量的快速增长,大量报废的动力电池威胁着自然环境、国民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能忽略废弃的动力电池所带来的潜在危害。电池正极的金属离子、负极的碳粉尘、电解质中的强碱和重金属离子,一旦进入到环境中,就会提升土壤的pH值,处理不当则可能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内部的金属和电解液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比如,钴元素可导致肠道紊乱、耳聋、心肌缺血等症状。 

新能源汽车有着“减少废气污染、应对化石能源短缺”的优势,如果因报废的动力电池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国民健康,势必有悖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初衷。但我国在报废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方面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棘手难题。 

动力电池回收为何这么难

动力电池回收目前还未成规模,回收产业链尚未建立,这既有电池本身的复杂因素,也有政策监管等方面的因素。据电池中国网分析,动力电池回收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电池回收经济性不佳,缺乏盈利点。 

动力电池回收成本高昂,经济价值不佳,缺乏盈利点,这是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未成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一家采用机械法和湿法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公司,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成本为8540元,而再生材料的收益仅为8110元,亏损430元。由于缺乏盈利点,市场主体回收电池的动力不足,毕竟,市场经济里没有“活雷锋”,也没人愿做亏本的买卖。

2.废弃动力电池状况复杂,拆解不便。 

我国动力电池生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类型的电池,制造和设计工艺也不同,串并联成组形式、服役和使用时间、应用车型和使用工况各有差别,这给电池的拆解带来极大的不便,增加了处置成本。 

3.废弃动力电池品质不高。 

报废的动力电池再利用,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估、循环寿命测试等环节的品质检测。如果动力电池缺少首次服役期间的完整数据记录,进行二次利用寿命预测时,准确度就会有偏差,电池的一致性就无法保障。此外,如果存在问题的电池未被检测出来而继续使用,整个电池系统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

4.动力电池回收:谁来买单?

首先要明确,报废的动力电池应该由谁来回收。今年年初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这四类企业应承担不同的责任。

责任主体明确之后,谁来承担高昂的回收费用?电池生产企业认为该由整车企业负责;整车企业认为该由整车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而消费者则认为自己购买的电池被回收,整车企业和电池厂商应该弥补这部分损失。三方均不想承担回收费用,电池依旧无法有效回收。这就需要决策部门来平衡整车、电池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也需要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工作。

国标出台动力电池回收有望规范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回收过程中,如果拆解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电解液泄漏、短路起火甚至爆炸。因此动力电池拆解的一般技术要求、作业程序、拆解方法和存储管理等亟需国家出台统一的操作规范。

此外,动力电池回收尚未建立有效的回收模式,报废电池或会流入个体私营者、零售商、汽车维修店和4S店等非专业回收利用机构,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处理不当还会严重危害人身安全。 

2016年1月,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和《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通过审定。这意味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即将开启标准化、规范化大幕,自然环境、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随之获得更好的保障。

动力电池回收取得新进展

尽管动力电池回收尚未实现产业化,但仍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值得借鉴。电池中国网最新消息,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设计建成国内首条5000吨/年基于干法全自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产线,实现了动力锂电池的高效、环保回收处理。 

该生产线摒弃了传统火法、湿法等高能耗、高污染回收处理技术,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新和反复试验,每小时处理报废电池达800千克,年处理量达到5000吨,废旧锂电池有价组分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且回收效率高、节能环保、无二次污染。该生产线实现了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未来有望解决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后顾之忧”。 

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有理由相信,在决策部门、研究机构以及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将建立健全的动力电池回收制度,形成有效的多方合作回收模式和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那时动力电池回收将不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