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三元电池在客车市场卷土重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6-12-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工信部表示,2017年1月1日起,新申请《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简称“推荐车型目录”)的使用三元电池的客车,应同时补交第三方检测报告。这意味三元锂电池在客车上的使用被“解禁”。

从年初被工信部以安全原因“暂停”之后到年末被“解禁”之前,三元电池在客车市场的份额是零。如今被“解禁”,三元电池会在客车市场卷土重来吗? 

“解禁”源于安全技术要求提升 

与三元电池客车恢复申请推荐目录密不可分的事件是《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出台。该文件从加强电动客车行业管理、提高产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对电动客车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信部也明确表示,自2017年1月1日起,电动客车安全国家标准出台前,新能源客车暂按《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执行。 

记者了解到,在《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出台之前,对电动客车的检测依据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其中对电池的专项检验依据是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在新出台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则明确将“可充电储能系统”单独列项,提出热失控试验、热失控扩展试验、电池包振动及海水浸泡测试试验、安装舱体应与乘客舱隔离、安装断路器和熔断器、单个蓄电池包电量应小于等于40kWh等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对此,中汽中心副主任吴志新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对客车本身的安全保护提出了要求,目的是确保车辆发生事故时,能留给人逃生的时间。此前不检测电池包,现在则要对其进行各种测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电池领域专家指出,《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要求把车辆的设计、验证和评价做得更加充分,使监管体系更加完善。他表示,此前国家暂停三元电池客车申请《推荐车型目录》完全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因为三元电池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会比磷酸铁锂电池严重很多。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可以通过把安全标准定得高一些以及加强事后监管来保证安全性。除了要对电池进行安全测试外,还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比如进行不定期抽检;此外,如果装车运行后出了问题,车企和电池企业要承担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更加重视安全问题。 

三元电池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力配套电池,配套量达101亿瓦时,占比71%;三元材料电池配套量仅为磷酸铁锂电池的1/3。而且,三元电池大多用于乘用车上,在客车上的应用非常少。有数据显示,在纯电动客车上,磷酸铁锂电池配套量高达88%,其次是锰酸锂、钛酸锂电池,最后才是三元电池。 

比克电池一直致力于三元电池的研发生产,但比克电池副总经理蒋晓娟表示企业并没有受到年初“暂停令”的影响,因为三元电池在客车领域的占比原本就很小。对于2017年的市场,蒋晓娟表示目前还很难说,但她认为此次政策放开对他们来说是利好,意味着多了一个市场机会,比克电池也准备重新申报目录。她表示拥有能量密度高等优势的三元材料电池未来将会得到更多应用。  

刘彦龙认为,补贴政策或将加快三元电池的应用。他指出,按照目前网传的补贴办法,电动客车将对电池比能量、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都提出要求,势必要选择更轻量化、比能量更高的产品,三元电池的优势将会凸显。但刘彦龙强调,安全是第一位的,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比能量高的产品。 

不过,也有专家和企业不看好三元电池在客车上的应用前景。前述匿名专家表示,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依然会很大,虽然三元材料的份额将逐步提升,但不建议把能量密度过高的三元材料电池用到电动客车上,应用在客车上的电池比能量不应超过200Wh/kg。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景舒明确表示,三元电池不适合在客车等公共车辆上使用,预计2020年之前,客车主要还会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而三元材料电池在电动乘用车、物流车、专用车等车辆上会具备一定优势。比亚迪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比亚迪在大客车上会坚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而三元电池则主要用在乘用车上。 

将与日韩电池企业展开直接竞争 

需要看到的是,三元材料在客车上“解禁”之后,国内电池企业将在电动客车市场面对来自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日韩电池企业的竞争。这些日韩企业以生产三元材料电池为主,且在技术、性价比等多方面领先国内电池企业。 

刘彦龙认为,在“解禁”之后,外资企业将与国内电池企业在客车市场展开竞争,会对国内企业形成一定压力。外资电池企业一开始就是以三元材料电池和锰酸锂电池为主,具备先发优势。 

不过,《中国汽车报》记者在采访国内电池企业时,感受到了自信。蒋晓娟表示,近两年来,国内电池厂商的技术已经有很大提升,外资进来也未必抢得走市场。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在近期召开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高层研讨会上指出,我国电池行业在过去几年发展迅猛,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行业形成了电解液、正负极、隔膜等关键材料产业化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体系。据了解,国能电池已形成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多元发展的体系,在不久前推出了125Wh/kg磷酸铁锂高比能量电池包,并计划在2018年~2019年,推出300Wh/kg的三元材料电池。 

前述匿名专家表示,国内一些大的电池企业在三元材料电池方面可以与日韩企业相抗衡,但数量不多。刘彦龙则强调,要抗衡国外企业竞争,国内电池企业仍需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持续推进。 

分享到:

关键字:三元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