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动力电池领域的暗流:隔膜突围 锰酸锂逆袭 外资解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搜狐汽车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隔膜突围

6月22日,金冠电气发布公告称,将终止收购中锂新材。中锂新材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及透膜的生产与销售。有消息称,近3个月有10家企业表示将会投资扩产锂电隔膜项目,其中9家企业的扩产规模均在千万平方米以上,有专家指出这种此起彼伏兼并购,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对于锂电隔膜领域的关注,另一方那面则是隔膜企业对于资本导入的急迫。也有专家对电池隔膜产能的急速扩张的情况表示担忧,认为国内隔膜行业可能进入全面亏损状态,明年底前行业会大洗牌,市场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出局的趋势,并指出研发新型生产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将引领电池隔膜企业突出重围。

锰酸锂逆袭

6月21日,国内钴金属报价39.77万元/吨,较月初的36.4万元/吨,有9.25%的涨幅。而近两年几乎所有与三元相关的锂离子电池用原材料大幅涨价,使得动力电池企业阵痛连连。有分析指出,在“提质降价”方面的迫切需求下,混合型正极材料这一技术趋势将越来越多的被动力电池企业所接受,锰酸锂与NCA/NMC共混是其中一个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并被日韩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首选。

我国车用动力电池以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已成市场主流,根据正极材料可以区分为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等类型。

外资解禁

5月2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拟开放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有专家指出,有了竞争的压力才能有利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成长。该政策实施后,市场会提前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状态。也有分析称此时对外资开放时机恰当,首先外资企业没有补贴,不具备成本优势,对国内电池市场的价格冲击基本为零;其次引入外资主要是让外资企业全面参与到国内大型电池企业过于舒适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强度,激发企业潜力;最后也是希望通过竞争与合作来推动国内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