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动力电池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危机 市场成熟需要5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起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势猛如虎,而作为其核心的动力电池市场更是自然也是增长迅猛,三年便激增至三倍多。

在动力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扩展优势明显,镍氢电池紧随其后。早在2014年第一季度,锂离子电池在1.4GWh的需求量中占有了68%,镍氢电池占有了28%,固态电池仅占不到1%。

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化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总出货量的65%。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20瓦时/公斤,价格降至1.5元/瓦时。 

电池的发展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进步,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而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电池的供应不足,也让众多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嗅到商机,纷纷开始规模扩产。 

比亚迪青海投资建年产10GWh(十亿瓦时)的动力电池工厂,宁德时代年产10GWh的新基地已经开工,微宏动力湖州三期工程建成后产能将新增11GWh,国轩高科新增年产4GWh的青岛新基地。仅2017年至今,计划扩产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就超过20家。 

资本的涌入,让动力电池的产能急速扩张,在技术不够完善也加大马力大肆生产的情况下,目前动力电池低端产能已经溢出。部分企业生产的“低能儿”电池,在电池技术突飞猛进之后,将是一堆废铁。 

虽然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已经超越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但是真正的好电池仍然供不应求。动力电池企业层次价位丰富,二三线产能结构性过剩、高端产能不足成为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动力电池企业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积极降低成本?专家建议,把我国前沿基础性技术交由国家来做,企业专攻将技术工艺产品化,保障电池的一致性和品质,以此促进动力电池产业的良性发展。

现在低端产能过剩如何处理?这给电池生产企业带来颇高的销售压力,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电池回收问题将成一个新的难题。 

根据核算,到2020年电池的报废将迎来高峰,累计报废量将达到恐怖的12万~17万吨,但现在在动力电池回收再运用领域,无论是方式,仍是技术和法规都极为短缺。

政府在积极应对。据报道,《车用动力电池回收运用拆解规范》将在201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而《车用动力电池回收运用余能检查》也有望于明年正式发布实施。这将对现在规范尚属空白的动力电池回收商场带来一定程度改进。

尽管现在动力电池大多数为锂电池,号称“绿色无污染”,但如果随意丢掉同样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事实上,动力电池里的有机物属于有毒物质,具有强致癌性,随意丢掉将引发严重后果。 

动力电池无疑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准确方向,但诸多问题依旧无法避免,我们不能对环境的破坏视若无睹。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当技术上突破后,动力电池才能迎来真正的黄金时期,而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5年之后,动力电池产业的春天才会到来。要活到春天,就需要在全产业链打造良性循环。”在近期举行的青海锂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李平发表了这样一个观点。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