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2020年将报废新能源电池12-17万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发布时间:2017-07-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推动新能源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我国的新能源市场也从2013年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公布消息称,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车产销量分别为41.7万辆和40.9万辆,同比增长63.9%和65.1%。虽然2017年初因为《目录》原因导致新能源遭遇“冻结期”,但在目录公布后,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开始趋于稳定上升的状态。 

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对于2017年全年新能源销量达到80万辆的预估值也并没有因为《目录》得影响而调整,也就是说2017年新能源销量依然有望达到80万辆。

新能源市场看似一片大好的前景背后又有哪些隐患?

目前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大部分为锂电池,由于电极材料、电解液和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可能会造成锰、钴、镍等重金属污染、氟污染以及一些有机污染等,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

而动力电池的寿命一般为7-8年,不难得出2020年将迎来电池报废高峰,累积报废量将达到12-17万吨。早在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就已经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要求生产车企、动力蓄电池生产商、已经相关阶梯企业应当承担报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责任。但规定却并未被强制执行。

很多厂商目前并没有应对报废电池回收的相关条例,北京新能源4S店也仅提供8年的动力电池保修期,超过这个年限动力电池出现问题就需要用户自费进行更换;报废的电池也并没有由主机厂进行承担回收利用,而是由4S店自行处理。 

据新能源君了解,一家对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使用湿法和机械法回收的公司,每回收1吨废旧电池成本在8500元左右,而再生材料仅仅能收益8100元,亏损近400元。从这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目前电池回收问题和可再生利用技术依然欠缺很多,那么谁该为报废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来买单呢?

双剑合璧解决报废电池问题

2017年6月23日下午2点,国家标准宣贯会GB/T 33598-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和《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在江苏张家港召开。为了更好地面对2020年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此次会议对《拆解规范》和《余能检测》进行详细解读、交流。

新能源电池回收,废旧动力电池


 

《拆解规范》主要对于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机械化/自动化拆解,安全性已经作业规范性、场地、储存管理的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动力电池材料组成方式、冷却方式、外形等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拆解方式,保证高效安全的拆解,避免影响拆解电池的回收利用,并鼓励动力电池模块使用机械化拆解的方式。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铜柱博士也在会议上指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潜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电池回收企业等相关企业应该针对报废动力电池的安全、环保、再利用方面做好战略布局。

新能源市场的兴起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接触时间较短,新能源的产业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面对新能源市场稳定上升的趋势时,各车企以及动力电池的生产商也应该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制定相应的电池回收利用计划,不要让新能源汽车“0污染”的标语在不久的将来成了一个梗。

在这里,新能源君也希望在积极解决了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后,新能源市场可以迎来更好的发展,也带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回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