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国信证券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系列深度报告,报告对需求视角下新能源车产业链发展空间和投资标的进行了梳理。
从产业链视角,自上而下,国信证券认为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在技术、成本、供应管理等方面竞争优势显著。
行业概览:下游渗透率低但带动效应显著,中游扩产能上游供不应求。
中长期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我国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驱动;中短期2017年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大幅下降、18年补贴不退坡、双积分政策即将兑现以及骗补带来的政策调整逐步到位。2017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回暖趋势确定,2018年行业整体向好,行业仍将维持较快增长。目前下游基数高、增长快,中短期渗透率仍然较低,但下游对中上游带动效应显著,中游电池、隔膜、正极等处于持续扩产阶段,上游钴、镍等原材料供不应求,行业盈利能力均较高。
市场空间:高增长环节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
市场空间增速角度,产业链上各环节营收增速均较快,国信证券认为高增长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预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约66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32.5GWh,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20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121GWh;2017-2020年各环节的平均年均复合增速约为47.4%,其中上中下游的平均年均复合增速分别59.1%、45%以及44.6%。上游的镍、三元正极材料、钴以及隔膜等环节增长较快,对应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93.4%、77.7%、69.7%以及68.3%,而纯电动客车、磷酸铁锂、电机、电控环节增速相对较慢,但也维持在18-35%稳定增区间,对应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8.2%、18.9%、35.0%以及35.2%。
竞争格局:下游与负极格局相对明朗。
国信证券认为,目前下游以及负极材料竞争格局相对明朗,正极、电机、电控与锂电设备环节竞争较激烈,格局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