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武汉大学锂硫电池研究获突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武汉大学 发布时间:2018-04-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近日在线发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柯福生团队锂硫电池(Li-S)突破性研究成果。

该研究采用导电聚合物(CP)和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复合电极,首次实现锂硫电池在16.8 A/g充放电电流下1000周循环,揭示了MOF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器件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被杂志社评选为VIP文章,并被选作内部封面展示。

论文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 Charge–Disge Rat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高充放电速率锂硫电池》)。邓鹤翔、柯福生为通信作者,博士生江浩庆、硕士生刘晓晨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包括研究生邬玉珊、宫煊、舒于飞。

长期以来,MOF材料的应用集中在气体分离、存储、催化等领域。受导电性限制,MOF在电化学应用方面的关注较少。如何充分发挥MOF极性孔道传输离子的优势,提升导电性具有决定性意义。传统路径是直接设计合成导电MOF,研究人员没有采用这一路径,而是将导电聚合物与MOF复合,成功将导电率提升7个数量级。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阴极,在10.0 C(16.8 A/g)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仍有440 mAh/g的容量,倍率性能优于传统碳基载硫材料。通过对比多种孔道拓扑结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MOF的孔道结构对其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具有通透十字交叉结构的MOF非常利于离子扩散,其大倍率充放电性能最佳。

▲ 导电聚合物-MOF复合材料与对比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优劣比较以及在高倍率10.0 C下长循环测试曲线

该研究得到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培育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湖北省重点项目、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项目和武汉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锂硫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