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将取消,国货当自强!

作者:邓恢平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8-06-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将取消

将成进一步扩大汽车产业开放的“第一战场”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汽车行业将通过5年过渡期全部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今年将率先取消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在此次制定的时间表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头仗。

“鲶鱼效应”倒逼自主品牌做大做强

“虽说股比放开的确会加大中国品牌成长的压力,但压力也会倒逼中国品牌做大做强。”普华永道思略特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彭波表示。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表示,股比放开对新能源车企是很大的利好消息,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从“大”到“强”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由于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国内汽车制造水平一直以来落后于国外,尤其是在汽车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制造领域,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现象明显。正因如此,国家提出了弯道超车道路,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和国外汽车制造站上同一起跑线。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实现全球第一,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80万辆,成长出一批如比亚迪、吉利等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自主品牌距离离全球知名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推动自主品牌迈向全球知名品牌,过度保护显然不利于其成长。

在此背景下,政府于今年率先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既是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的体现,更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率先开放领域,一是因为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国,中国自主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已得到长足发展,在核心领域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初步具备与外资一战的实力。二是为了“鲶鱼效应”,迅速倒逼自主品牌发展。三是相对于庞大的燃油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占比相对较小,市场等多个层面都还待发掘,这可以将对市场的冲击降到最低。

外资大规模独立建厂可能性较低

对于此次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开外资股比限制,行业内普遍担心出现外资大规模独资建厂事件,进一步加剧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之前因双积分和新能源股比限制而“被迫”产生的新能源合资企业如江淮大众、福特众泰等或将面临“烂尾”结局。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认为,外资大规模独资建厂可能性较低。他表示,股比政策只是企业合资领域的微观政策,产业政策才是影响汽车产业的核心政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外资依然需要遵循相关投资管理政策的规定,比如《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决定等。

这意味着外资进入电动汽车行业,要么通过现有燃油车合资企业申报新产品,要么像特斯拉一样申请新建纯电动汽车独资企业,要么收购其它拥有资质的纯电动车企。在目前数十家国内新能源初创企业排队申请生产资质的背景下,拿到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似乎并不容易。

“股比放开不是末日,中国不会出现其他发展中国家那种‘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彭波表示。

上述行业内人士也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复杂,外资品牌要单独进入,风险会更大。

虽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外资吸引力很大,但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多,外资在投资时往往还是较为谨慎。相比于单独进入中国市场,有些外资企业还是更愿意和更了解中国市场的中国伙伴合作。

而那些希望在中国独立建厂的外资企业在进行战略布局时也同样谨慎。以特斯拉为例,一直以来,特斯拉对在中国独资建厂,实现特斯拉电动汽车在中国建厂的热情很高。新能源汽车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放开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特斯拉中国建厂已成定局,但是510日成立的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仅涉及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电池、储能设备、光伏产品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上述同类商品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进出口业务,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电动汽车展示及产品推广,并未涉及特斯拉汽车的生产和制造。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