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上海电力学院:全国唯一一家智能微电网高校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上海发改委 发布时间:2018-10-30 浏览:

在上海,有这样一所大学——

太阳能电池板采光面积约2万平方米;

就连车棚的顶都是光伏的,

可直接为棚内的电动车充电;

路灯除了照明功能,

还集成通讯、紧急呼叫、监控、充电桩等功能;

热水系统也不再是锅炉,

而是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的“黄金组合”

这就是在2018年9月正式启用、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列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的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设计理念是“绿色之城、时代学府”,建设目标是智能、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

它是全国28个示范项目在上海市的唯一一个,是国内仅有的大学校园示范项目,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智能微电网高校。

“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960亩的校园,相当于一座超大规模的智慧能源实验室。”

——国网节能公司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徐杰彦

1.免费资源的能量转换

校园内教学楼、宿舍楼、功能性建筑等使用建筑,均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进行覆盖,预估面积可达2万平米。电池板采用单晶、多晶、PERC、BHPV等多种组件形式,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为学校师生免费提供研究新能源技术的场所。

2.“0”耗损的能源利用

车棚顶的光伏配置可满足电动交通工具的用电需求。它采用更高效、环保的直流充电模式,充电过程不产生电流转换的耗损。

3.电力能源的自给自足

校区内配置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储能系统。该系统将承担校区17%的电力供应,从而避免了断电、离网对数据存储、安全监控等服务的消极影响。

4.照明系统的“悟空式”升级

路灯不仅仅是照明系统,它还会“72变”,将照明、通信、监控、充电桩、安防等诸多功能集于一身,实现全域内的智能升级。

5.大自然能量的巧妙搬用

校区采用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集热技术,打造安全、环保、低廉的极致体验。

其一,空气源热泵有“大自然能量的搬运工”的美誉,以无处不在的空气中的能量作为主要动力,通过少量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转,实现能量的转移,利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原理,以环境空气为热(冷)源制取热(冷)风或者热(冷)水。

其二,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通过两者的结合,将每个人身边的自然能量进行转移、置换、应用,以满足校区的日常需求。

6.全域运作的数据化

全域设有2017个电、气、水等的采集计量点,实现资源使用情况的数据化采集、分层分类计算、故障点监测等一体化数控。

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校区全网的“大脑”是一套能源监控系统,其神经末梢遍及全校楼宇的各个层面,包括全部装有空调的学生宿舍等。

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的重点是智慧能源系统,系统核心由三大模块组成:

风光储一体化的智能微网

临港新校区是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包含分布于23个建筑屋面的2兆瓦光伏发电及一台300kW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

为了确保在外部供电系统失电的情况下,微电网能够继续保证信息中心机房重要负荷和2栋建筑部分普通负荷供电的需求,系统还配置有容量为100千瓦×2小时的磷酸铁锂电池、150千瓦×2小时的铅炭电池和100千瓦×10秒的超级电容储能设备。三种储能设备与学校的不间断电源相连,一并接入微网系统。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智能热网

在新校区公寓楼的屋顶,设置了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集中供应生活热水。同时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了热水系统的监测、控制和节能优化。10套系统,每天800吨热水,解决了10000余名师生的生活热水使用需求。

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通常校内财务、物业、后勤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并不打通,而在能源监控系统中,各个分系统的底层数据是一体化的,这成为“智慧校园”节能减排的信息化基础架构。

比如在寒暑假,系统用户管理功能可以远程监测异常电耗,若某一处发生“状况”,也可远程查明甚至关断相应电源,替代了以往勤手勤脚的传统巡查手段。此外,如比较常见的地下水管内漏现象,系统也能灵敏察觉。

智慧能源监控系统

临港校区智慧校园较之普通大学,拥有新能源微电网的智慧校园可比正常校园能耗降低约25%,具有复制推广的示范意义。

分享到:

关键字:微电网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