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储能标准 返回

IEC标准化动态:相关技术委员会国内对口单位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标准化年度发展报告2018》 发布时间:2018-11-04 浏览:

2018年10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当选IEC第36届主席,任期为2020~2022年。这是该组织成立112年来,首次由我国专家担任最高领导职务,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是国家电网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IEC成立于1906年,成员覆盖171个国家(我国于1957年正式加入),是电工、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全球公认的标准制定和合格评定机构,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享有“电工领域联合国”的美誉。

本期小编特别为您汇总了IEC标准化动态——相关技术委员会国内对口单位,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IEC/TC 8

IEC/TC 8 Systems aspects of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电能供应系统) 是IEC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委员会,它的工作内容是通过与其他相关领域TC合作,建立一个可以涵盖电能供应所有领域的系统。IEC/TC8制定标准的目的是用来推动电能供应系统机能的实现,从而为电力的使用者提供在性能价格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的电能。这个电能供应系统包括输电、配电网以及发电机和用户与他们的接口。IEC/TC 8的第一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

二、IEC/SC 8A

由我国自主提出并发起的 IEC 新技术分委会“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于2013年7月获准成立,编号SC 8A,秘书处设在中国,主要工作范围是制定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方面的规范和标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IEC/SC 8A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职责。

三、IEC/SC 8B

由我国自主提出并发起的IEC新技术分委会“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于2017年2月获准成立,编号SC 8B,秘书处设在中国,主要工作范围是负责组织分布式电能系统领域的 IEC 标准制定,以确保分布式电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申请承担IEC SC8B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职责。

四、IEC/TC 11

IEC/TC 11 共有3 个工作组,包括Maintenance of TC 11 documents(简称MT 1)、Maintenance of IEV 466 Parts(简称MT 2)和IEC 61284−Requirements andtests for fittings linked to TC 7(简称JWG 13)。全国架空线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5月,其编号为SAC/TC202,是IEC/TC11的国内对口标委会,积极参与IEC/TC 11 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协助开展标准的制修订以及相关标准维护工作,负责全国架空线路金具、杆塔及基础、运行等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归口管理工作。

五、IEC/TC 42

IEC/TC 42 国际电压、大电流试验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于1980 年,秘书处设在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主要负责高电压、大电流试验和测试技术领域内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加了相关工作组的工作。

六、IEC/TC 57

IEC/TC 57成立于1964年,主要负责电力系统远动、远方保护、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 API)、电力市场、分布式电源通信、水电厂通信、数据通信和安全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我国于1986年建立了与IEC/TC 57对口的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2),代表中国参与相关工作和活动,负责采用IEC/TC 57标准形成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工作,以及与上述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内电力系统二次设备保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七、IEC/TC 73

IEC/TC 73工作范围包括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变电站和发电厂直流辅助电源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以及短路电流热效应和机械应力计算方法。IEC/TC 73共编制三个系列共十项标准。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IEC 60909)系列5项标准;变电站和发电厂直流辅助电源系统短路电流(IEC 61660)系列3项标准;短路电流效应计算(IEC 60865)系列2项标准。IEC/TC 73 设两个标准维护工作组,一个是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工作组,一个是短路电流效应计算工作组。2016 年 IEC 标准管理局拟令 IEC/TC 73 暂停。

八、IEC/TC 77

(一)IEC/SC 77A

我国是IEC/SC 77A的P成员国,并在国内成立了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频现象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A分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A分会于2014 年换届为目前的第二届委员会,包括 27 名正式委员及1名顾问。A分会在广泛征求各位委员们所代表的行业意见的基础上,代表中国投票表决IEC/SC77A的各类文件。

(二)IEC/SC 77B

我国是IEC/SC 77B的P成员国,并在国内成立了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B分会),秘书处挂靠在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B分会于2014年换届为目前的第二届委员会,包括29名正式委员、2名顾问以及9名通讯委员。 B分会在广泛征求各位委员们所代表的行业意见的基础上,代表中国投票表决IEC/SC 77B的各类文件。

(三)IEC/SC 77C

我国在国内成立了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功率暂态现象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C分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C分会于2015年换届为目前的第二届委员会,包括25名正式委员。C分会在广泛征求各位委员们所代表的行业意见的基础上,代表中国投票表决IEC/SC 77C的各类文件。

(四)IEC/ACEC 和 IEC/TC 77

我国是IEC/TC 77的P成员国,并在国内成立了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于2017年换届为第四届委员会,包括33名正式委员、2名顾问以及10名观察员。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在广泛征求各位委员们所代表的行业意见的基础上,代表中国投票表决IEC/TC 77和 SMB的各类文件。

九、IEC/TC 78

IEC/TC 78带电作业技术委员会( Live working)主要负责带电作业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国内对应标委会为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6),秘书处挂靠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十、IEC/TC 99

IEC/TC 99 交流电压1kV 以上及直流电压1.5kV 以上电力系统和电气设施的安全(System engineering and erec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installations in systems with nominal voltages above 1kV A.C.and 1,5kV D.C.,particularly concerning safety aspects)的工作范围是交流电压 1kV 以上及直流电压 1.5kV 以上电力系统和电气设施(包括电气安装和用电)、人身安全、电网强电安全(设备材料及测试仪器)的安全,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内对应标委会为 SAC/TC226 全国高压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一、IEC/TC 115

IEC/TC 115[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transmission for DC voltagesabove 100kV]工作范围是 100kV 以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标准。主要制定高压直流系统方面的标准,涉及领域包括设计、技术要求、施工验收、可靠性和可行性、运行和维护。有关高压直流设备与系统相关的标准将与相关TC或SC合作制定。秘书处所在国为中国,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对口标委会为全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二、IEC/TC 117

IEC/TC117 Solar thermal electric plants(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委员会)工作范围是制定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及其所有子系统与部件的国际标准。秘书处所在国为西班牙,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口标委会为全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三、IEC/PC 118

IEC/PC 118智能电网用户接口项目委员会于2011年9月获准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是继 IEC/TC 115之后第二个由我国自主提出并将秘书处设在中国的 IEC 技术(项目)委员会。下设用户侧智能设备与电网交互接口和需求响应两个工作组,均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担任召集人。

十四、IEC/TC 120

IEC/TC 120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EES)Systems 负责并网电力储能系统领域的标准化工作。IEC/TC 120关注能存储和释放电能的各种储能技术,储热也包括,但仅限于与电能的转化,单向的储能系统例如UPS 不在TC120 工作范围。目前IEC/TC 120已经成立5个工作组,包含储能术语、单位参数和测试方法、规划和安装、环境问题、安全事项。IEC/TC 120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五、IEC/TC 122

IEC/TC 122 特高压交流系统技术委员会由我国通过原 IEC/SG2“特高压战略组”主动发起,2013年9月获批成立。2015 年 6 月,技术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首次表决成立首批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规划与设计(WG1)、变电站与线路设计(WG2)及特高压交流系统调试(WG3)三个工作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多名专家作为联合召集人和工作组主要成员参与了这三个工作组的工作。

十六、IEC SyC Smart Energy

IEC 智慧能源系统委员会(IEC SyC Smart Energy)于2014 年5月成立,其工作范围如下:负责提供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系统层面的标准、协调和指导,包括与热、气的互动;负责广泛征求 IEC 群体和广泛利益相关方群体的意见,从而提供整体系统层面的价值,为 IEC 内部和外部组织的 TC 和其他标准制定组织提供支持和指导;与智慧城市以及其他相关 SEG、SyC 以及未来的系统资源组开展联系和合作。 IEC SyC Smart Energy 的第一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标准化年度发展报告2018》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标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