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成立于2014年的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华铂科技”),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以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加工为主导产业,主要产品有粗铅、电解铅、精铅、合金铅、ABS塑料等业务为主。
华铂科技年回收废旧电瓶、含铅废物约35万吨,年产再生铅能力达21万吨。与天能集团、超威电源及国内各大电源厂有密切合作,供货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装备最强的再生铅加工企业之一。
华铂科技拥有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废旧蓄电池自动拆解线3条,可有效分选出破碎子系统处理后的各种重量、性质不同的物料,用工少、自动化程度高,废水、废气、废渣可实现零排放,对环境无污染;拥有达国内先进水平的富氧侧吹炉3台,渣铅均在0.5%以下,远低于国标2%,环保效益十分突出;公司自主开发了废旧蓄电池铅栅熔铸系统在耗能方面属于行业内最低,铅综合回收率99.3%,整个生产过程在密闭、微负压状态下进行,无烟气泄漏,完全超过清洁生产要求的标准;安装有年产电解铅16万吨的电解系统及年产5万吨的精铅熔炼系统;配有科研实验检测设备20多套,以及烟尘、废气、废水处理系统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正是因为看中华铂科技在再生铅行业的龙头地位,2015年7月,上市公司浙江南都电源与华铂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占有华铂公司51%股权,使得华铂公司能够借助上市公司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展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装备最强的再生铅加工企业,拥有在华东乃至全国的再生铅回收定价权。
11月27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与中国储能网联合组织的“第五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华铂科技。华铂科技副总经理胡磊、总经理助理尹从友等主要管理层接待了调研团一行。
胡磊表示,华铂科技正在实施的废旧铅蓄电池高效绿色处理暨综合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的核心在于再生有色金属的绿色回收示范,通过对废旧蓄电池再生资源的无害化综合利用和绿色回收,将有利于优化再生资源原料的流通加工路径,节能降耗,同时提高对废旧蓄电池的综合利用水平。
调研团在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高效绿色处理暨综合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二期项目)现场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31.16亿元,规划占地238.16亩,新建厂房面积8.8万平方米。
华铂科技是南都电源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的二期建设项目,也是南都电源新能源产业布局及打造产业链闭环的重要平台,对南都电源的战略转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采用国际先进的CX预处理自动分选工艺,双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铅、冶炼尾气制取精制硫酸+离子液尾气脱硫系统、大极板立模浇铸电解生产线,低温熔铸生产系统、塑料改性生产线、超滤+反渗透+MVR水处理系统等,各主要参数全部按照高标准设计,工艺装备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领先水平。选用进口的控制系统(DCS或PLC)进行集中控制,采用机电仪一体化的控制方案并配备可靠先进的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废旧铅酸电池60万吨、含铅废物6.66万吨,年产再生铅45万吨,年产改性塑料5万吨、硫酸6万吨、精锡1500吨、高锑铅1050吨等副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再生铅的生产综合能耗将由目前的250千克标煤/吨铅(电解铅)降至100千克标煤/吨铅(电解铅),按年产45万吨铅计,可节约标煤6.75万吨标煤;最终酸雾排放低于10mg/Nm³、二氧化硫排放低于50mg/Nm³、铅尘排放低于0.7mg/Nm³、废渣铅含量低于0.5kg/t。
胡磊表示,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可实现年回收处理废料100万吨以上,产能66万吨,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铅回收基地,可以回收锡、锑、银、铋等重金属。二期项目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升产品回收提炼的附加值,包括余热发电、硫酸处理等。同时在节能降耗、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也加深了技术创新和提升。
在回收渠道上,华铂科技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处理,首先是从2015年开始布局线上线下结合,自己开发了app系统,该系统可以为终端户用提供送电池以及回收电池服务。其次是通过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在全国各地设置网点回收。最后一个是通过与各地不同回收渠道的回收企业进行合作。
据介绍,一个铅蓄废电池主要有三种材料:塑料(外壳)、板栅和铅膏,在回收处理时将三种材料分别通过管道运输运送到三个车间进行处理。
首先,在节能降耗方面。一期项目是将液态铅冷却做成铅锭,再经过二次熔炼它制作精铅、电解铅;二期项目不再对液态铅进行冷却,而是直接输送到精炼、电解、提纯环节,同时将废旧铅蓄电池外壳做成可再生塑料。
据了解,华铂科技先后投入2.2亿元进行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及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再生铅冶炼尾气直接制取精制硫酸等工艺技术的研发。其自主开发铅栅低温熔炼系统,吨铅加工成本不足50元,吨铅能耗不足10公斤标煤,目前行业平均水平约为吨铅加工成本不足150元,吨铅能耗不足25公斤标煤;厂区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供热供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其次,在烟气回收利用方面,二期项目利用它进行余热发电,每小时可发电三千度以上。
再次,在清洁生产废酸的处理上,一期项目是对废电池中的废酸进行中和再进入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而二期项目通过收集废酸提纯成工业酸,并将二氧化硫烟气转化成三氧化硫再制成纯酸,做电解液,这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大大降低。
总之,二期项目在环保能耗、排放量、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提升,基本做到对废电池“吃干榨尽”,全部利用。
胡磊表示,近几年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废电池回收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处理,这就要求有回收资质与实力的企业从工艺、技术方面加快创新,对每一个电池回收细节做到全程监控和无害化处理。
据了解,华铂科技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真正实现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全部无害化处理,减少了污染源的产生。酸雾、二氧化硫、铅尘排放低于国际标准,年可减少固废量18万吨,利用其较大的示范效应,引领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实现整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效果。
胡磊坦言,部分搞回收的企业只对铅的收购、储存、运输、拆解进行处理,但没有冶炼环节,由此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华铂科技建立的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做到 “0”排放,重金属基本都是回收再利用。
胡磊表示,目前市面上有些三无回收企业没有环保设施、没有税收,通过抬高废电池回收价来搞恶性竞争,而合法企业需要投入环保、加工以及运输等成本,这给合法企业在经营上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很大困扰。很多三无企业居无定所,环保督察也有难度,但合法企业要经常要应对各级部门的审查,给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小压力。
胡磊建议,对于三无企业不仅需要通过政府部门通过明察暗访来跟踪线索处理,同时也希望国家在废电池回收运输上采取实行管控措施,也包括一些物流渠道。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华铂科技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锂电池的回收、拆解、处置在国际和国内都是难题,由于锂电池技术路线还没有最终定型,而不同的锂电池技术路线产品回收需要不同的装备工艺和回收技术创新,这给回收企业带来很大困难。目前拆解技术主要通过带电拆解(没有推广)和放电拆解,华铂公司正在努力研发相关技术壁垒。
胡磊表示,废电池回收关乎国家未来规划发展大计,国家要进一步提升电池技术路线的顶层设计与标准要求,让电池在改变我们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让回收技术越来越绿色环保。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华铂科技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承担省级科技项目“废铅蓄电池再生精炼过程中废料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再生铅和铅合金锭》、《再生铅生产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规范》、《再生铅废气处理技术规范》3项国家标准;发布《电解铅锭》、《合金铅锭》等4项企业标准。今年3月份,华铂公司又与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安徽省冶金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全国知名科研单位建立再生铅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近年来,华铂科技根据国家再生铅产业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夯实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实施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显著增强。
2016年华铂科技实现营收32.98亿元,受益于铅价的大幅上涨,其毛利率同比增长5.34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达到3.79亿元。 2017年华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9亿元,同比增长27.01%;实现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34.03%。
参加本期调研的专家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教授、研究员陈永翀、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彭喜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王刚、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唐双喜、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刘亚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组织联络部钟波、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赵吉胜、刘昊、何颖源等。
本期调研获得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电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特领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