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北京新能源车市调查:又是一年断供时

作者:施芸芸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01-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们店里的新能源汽车只卖到12月29日,目前只有这1款车型,而且只剩下6辆,估计很快就会卖完。明年1月1日~15日,北京市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都不会有新车。”这是近日记者在走访一家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经销商时,一位销售顾问透露的信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或将于近期出台,为避免像去年一样,出现仓促应对补贴调整的现象,今年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做好了准备,打算等新的补贴政策出台后,再提供产品销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透露,2019年的相关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文件已制定完成,但具体发布时间还未可知。对此,许海东表示,新政策越早发布越好,对于车企来说,可以尽早做好调整。

■补贴大调整企业就“亏损”

新能源车企吃过的补贴调整的“亏”还历历在目。今年2月13日,《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公布,对新能源汽车各项补贴标准的技术要求普遍提高,并给予了4个月的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一方面,车企加大优惠力度,不惜亏本以最快的速度“清空”不享受新补贴政策的产品,另一方面,为弥补在过渡期内购买汽车的消费者,不少车企早早地自掏腰包,按照新补贴政策给予购车优惠。如此一来,虽然形成了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销售一片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在3月、4月和5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10%,但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则是损失惨重。

事实上,在2017年初,新能源汽车企业也遭遇过同样的问题。在2016年底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了“除燃料电池汽车外,中央财政补贴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50%”。由于地方补贴“腰斩”让车企始料未及,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当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地方补贴大幅退坡,我们没做好心理准备,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成本不能降低,而客户群体对价格极为敏感,可能亏损销售是不可避免了。”

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几度亏损后,今年年底临近政策调整时,车企和经销商都采取了措施提前应对。一方面,在年底前加大促销力度,让消费者在年底前购车;另一方面,在政策不明朗的过渡时期,不进行新车销售,避免被动。“对于消费者而言,明年短暂的‘空档期’或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诚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私家车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并提高了企业加大研发资金和人力成本投入的积极性,但多年来,补贴政策在连续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在新补贴政策出台前,往往在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

许海东预计,按照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出来计算,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今年的基础上至少再降低30%;庞大北汽新能源来广营店的一位销售顾问表示,据说明年续驶里程低于400公里的车型将不再享受补贴政策,因此店里已经没有北汽EX360现车,需要的话可以预约,经销商将根据实际订单向厂家进货。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上汽荣威4S店更是直接贴出了“请直接问有没有车”的横幅,店内仅剩下一款纯电动汽车——荣威ERX5,且为了在年底前清空库存,每辆车给予4万元的大幅优惠。日前一则关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40%,取消地方补贴”的消息,更是在汽车圈内刷屏。

距离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完全退出还有一年时间,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政策制定的稳定、严谨、科学和合理的原则。“政策制定不能‘任性’,应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业内专家指出,“有形的手固然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发生变化和调整时,给市场和企业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不利于汽车企业和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于明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崔东树表示,希望能延续今年的政策制定模式,设立过渡期,给汽车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则建议,在补贴金额减少的同时,新版补贴政策最好不要再调整相关技术指标,此外,在过路费和车购税等其他优惠政策方面,可考虑适当延长。

■加快摆脱补贴依赖症

必须承认的是,之所以每次补贴政策有大范围调整之后,车企都“应对不及”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都过于依赖补贴政策,甚至出现部分企业必须依靠政府补贴才能实现盈利的怪象,在剔除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单看企业的经营状况,其盈利能力和水平就将大打折扣。

前不久,一位国有车企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补贴政策对续驶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企业的产品切换速度过快,给研发和生产的连续性都带来了巨大挑战。这恰恰印证了崔东树所提及的:“车企要想彻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把补贴作为产品研发的出发点。”

在技术布局方面同样如此。近段时间以来,此前许多车企并不看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呈现出异常火爆的销售态势,部分车企因为之前只顾着研究如何获取更多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而忽视了这一技术路线,导致错失了抢占市场的先机。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高级经理康利平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切实做好消费者需求的相关调研,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的产品诉求,绝不能再以补贴政策等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只有推出消费者喜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才能真正具备“造血”功能。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明年开始,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将大规模进入市场,自主品牌企业如果不及早做好准备,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水平上练好内功,就有可能面临淘汰的风险。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