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袁晓冬: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贡献力量是幸福的

作者:黄蕾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9-01-07 浏览:

江苏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党总支书记袁晓冬: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贡献力量是幸福的

黄蕾 整理

我叫袁晓冬,2005年从东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来到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入职之初,我便开始从事电能质量相关专业工作。

电能质量关乎百姓用电安全。听我的前辈说,40年前,国际上刚刚开始关注电能质量问题。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江苏电网开展电能质量研究管理工作。江苏电科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承担了全省的电能质量普测及评估分析工作。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检测全省变电站和供电专线,检查和评估全省大大小小的客户用电环境,一个周期下来需要几年的时间。

随着4G专网的发展,我和同事们商量,何不把网络监测与电能质量监测结合起来,更高效地工作呢?于是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团队,调研了十几个厂家,思想不断碰撞。2012年,全国最大的省级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在江苏诞生了。监测点包括全省220千伏电压等级以上变电站,实现了对全省电气化铁路、风电、光伏、储能电站的专项监测。

江苏具有我国乃至全球特有的海上风电开发优势,亟需开展机组反事故措施监督,开展低压电网穿越等相关试验。

我们的检测对风力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达到十级以上。2011年年底,我们在灌云县海边检测。白天没什么大风,风力往往半夜才能达到要求。我们便原地待命,一旦风来了,就赶紧跑到风机那里去检测。大家在彻骨严寒中一站就是一整夜。2011年年底到2012年5月,我们先后完成了158台风机的技术监督和其他测试,不仅杜绝了风机脱落事故,还提升了风电友好接入水平与电网安全运行能力。

近年来,推广应用新能源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能源综合有效利用成为发展趋势。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结构,可以省去多重电能变换环节,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性,且控制方式更为灵活。2017年,江苏电科院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组建了典范城市建设支撑党员攻关团队。团队由5名博士、5名硕士组成,平均年龄34岁。我被任命为队长。

2018年4月底,项目迎来现场的攻坚战,我们一刻都不敢松懈。两个多月后,经过100多次试测,我们终于找到了最佳参数,样机综合效能从94%迅速提高到96%以上,超过系统极限指标1个百分点。9月29日,0.3万千瓦微网路由器在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成功并网,实现了多种电压等级交直流之间的自由变换。

鉴于我们在直流配电网和电能质量方面的突出研究成果,国际电工委员会邀请我参与直流配电网和电能质量相关国际标准的制订。我牵头负责了低压直流配网电压等级及电能质量现象、配网管理——电网电能质量规划导则两项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

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加,压力是有的,但是我们比以往更加坚定。在这个大好时代里,能够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贡献一份力量,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分享到:

关键字:袁晓冬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