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作者:邱波 来源:嘿嘿能源heypower 发布时间:2019-01-21 浏览:

全行业用电量的中长期趋势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会逐步放缓,但经济产出总量预期仍会持续增加,同时电能替代深入推进将促进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仍会对用电量增长形成较强拉动作用,但长期来看拉动作用会逐步减弱。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将不断提升,创新、制度和效率等在未来经济增长中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三大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效率和用电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弹性逐步降低,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对用电量增长形成较强的抑制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拉动作用与抑制作用趋于平衡,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将逐步脱钩。

产出效应的变化趋势

1996年以来,产出效应对用电量增长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年均贡献量快速上升,但2011—2015年经济增长放缓,产出效应的年均贡献量增幅有所收窄。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新常态以来放缓的趋势,但每年的经济总量的增量仍会继续增加,并逐步达到峰值,产出效应将继续对用电量增长保持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年均贡献量将逐步达到峰值。到2030年前后,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降至5%左右,产出效应年均贡献量从峰值开始回落,产出效应对用电量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结构效应的变化趋势

2001-2008年,我国重化工业大规模发展,导致结构效应对用电量增长起到正向的拉动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传统高耗能行业受“去产能”影响十分明显,结构效应对用电量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显现。未来我国经济将加速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二产业比重将继续下降,工业将加快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高耗能行业的产能和产量趋于饱和,发展趋缓甚至出现萎缩,而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制造业将快速崛起。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交通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相应的结构效应对用电量增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已达到较高水平,结构调整的速度将逐步放缓,结构效应对用电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将逐渐弱化。

效率效应的变化趋势

1996年以来,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高,促进了行业内部的能源消费强度不断下降,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效率效应节约了大量的用电量,并且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能源革命深入推进,生产和服务用能将更加高效节约,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将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将持续提升,单位产值电耗将会延续近年来稳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传统高耗能行业继续优化升级,先进高效产能替代传统低效产能。相应的效率效应对用电量增长继续保持较强的抑制作用,年均节约的用电量将会略微增加。到2035年前后,我国大多数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位产值能耗和电耗的下降速度逐步放缓,效率效应对用电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开始减弱,年均节约的用电量也将逐步减少。

电气化效应的变化趋势

1996年以来,我国的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用电量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2005年以后电气化提速,电气化效应贡献的用电量增量开始大幅增加。未来随着能源革命将不断推进,电能替代战略深入实施,我国将开启新一轮再电气化程。电驱动、电加热、电取暖等设施逐步推广应用,工业、建筑、商业、居民等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力度加大,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进程持续加快,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电能逐步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主体,预计2020年终端电气化水平将达到25%左右,2030年有望达到30%以上。我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将成为拉动用电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到2035年前后,我国电气化率将达到较高水平,电能替代的潜力空间下降,电气化速度开始放缓,电气化效应对用电量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预计到2050年终端电气化水平将达到40%左右。

居民用电中长期趋势

我国当前居民生活用电水平还比较低,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仅626kWh/a,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表3所示。

未来我国的居民用电量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方面,我国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城镇化率持续提升,拉动居民用电量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配网和农网逐步改造升级,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条件持续改善。电能替代在居民生活领域不断推进,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将会拉动居民平稳较快用电量增长。到2035年前后,我国人口规模将趋于稳定或逐渐缩小,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电力基础设施趋于完备,居民生活用电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提升的潜力空间缩小,居民用电量增速将逐步放缓。

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情景设置

未来我国经济将延续新常态以来增速放缓的趋势,但增速放缓的幅度和速度就取决于改革和创新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潜力释放的情况。本文分基准、积极及消极三种情景来模拟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中基准情景通过宏观经济模型预测得出。宏观经济模型是基于需求导向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框架,以联立方程组模型为基础结构,行为方程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构建,包括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投资、进出口、财政收支、货币信贷以及价格指数等7大模块。

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情景预测

本文将2018—2050年电力需求分三个阶段进行预测。其中全行业用电量基于LMDI分解模型预测,产出效应是根据各情景中经济增长速度确定。结构效应、效率效应和电气化效应是根据历史数据分解结果和未来各情景中发展趋势确定。居民用电量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预测,总人口、城镇化率根据发展趋势给定,居民总收入由宏观经济模型预测得出。基准情景的预测结果如下:

第一阶段(2018-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将保持中速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4万亿kWh左右,年均增速为5.4%左右。该阶段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较快推进,电能替代深度推进。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继续保持较强的拉动作用,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全行业用电量增速逐步放缓,居民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二阶段(2021—2035年):我国电力需求逐步进入低速增长期,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呈现弱脱钩趋势,预计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9万亿kWh左右,年均增速为2.0%左右。该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将平稳下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同时各行业电气化水平继续提升。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的抑制作用逐步凸显,全行业用电量将逐步达到峰值。居民生活用电水平将继续提高,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较第一阶段有所放缓。

第三阶段(2036—2050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基本实现脱钩,全社会用电量逐步进入峰值平台期,预计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5万亿kWh左右。该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成熟期,经济结构达到高端化水平,各行业的电气化率也达到较高水平。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增长的拉动作用较第二阶段明显减弱,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增长仍然保持较强的抑制用,全行业用电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居民生活用电达到较高水平,居民生活用电量进入低速增长期。

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我国的工业化总体上仍处于后期发展阶段,未来将继续推进深度工业化。我国的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仍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我国居民生活用电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电能替代空间巨大。从中期来看,我国电力需求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仍处于刚性增长阶段。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放缓,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增强,以节约优先为核心的能源消费革命深入推进,生产、服务和生活用能将更加高效节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弹性逐步降低,甚至可能出现脱钩。未来,我国电力需求增速将呈阶段性递减的必然趋势。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需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