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电力市场研究的内容和边界

作者:荆朝霞 来源:走进电力市场 发布时间:2019-01-21 浏览:

作者: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荆朝霞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 这两天在东南大学参加“电力现货市场风险管理”专题研讨会。从研讨会的内容看,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确实进入了深水区,讨论的内容不再是具体的一些统一出清还是按报价出清、集中模式还是分散模式这些规则层面的东西,而是更多的聚焦到了改革的目标、中国特色的约束、改革的风险等方面。不同专家的观点可以说针锋相对,但其实大家的初心都是相同的,都是希望电力市场改革能顺利开展,少走弯路。改革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讨论、争论、辩论,找到最合适的方案。我们之前对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路径、约束等进行过一些分析,这里结合电力市场研究的内容、边界再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一、电力市场研究的内容和边界

1、应该研究什么

对电力市场研究来说,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电力市场,到底应该研究什么?

对市场中的主体,如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来说,研究现有市场规则下的市场策略无可厚非,也必须要研究。但是,对于研究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应该研究什么?

在现阶段,市场规则还不成熟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研究现有规则下市场主体的市场策略,即如何在现有规则下如何赚钱。最关键的,是市场规则的研究,如何设计市场的研究。这个研究也许非常复杂,非常困难,也许成果非常难以落地,也许非常难以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但是,这是必须要研究的,学术界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电力市场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具体的规则、政策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规则,可能会对其他的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要进行系统的分析。

2、应该以什么作为研究的边界

进行电力市场政策研究、规则设计的时候,应该以什么作为边界?哪些政策、甚至法律应该作为绝对不能突破的边界?哪些是可以突破的?这是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电力系统的专家,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常常以现有的法律、政策作为边界。对一些技术问题,这种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电力市场研究,这样一定不会得到好的结果。电力市场是一项改革,改什么?改现有不合理的政策,甚至法律。国外几乎所有的电力市场改革,都是以相关法律的改革为起始的。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政策作为改革的边界,改革不可能成功。

不能突破的,是我们的初心,即终极目标。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这应该是所有改革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电力市场改革的初心是什么?资源的优化配置、消费者长远的利益。只要符合这个“初心”,所有的都应该是可以改的(参考:走进电力市场《电力市场改革如何不忘初心:论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判断一项方案的优劣,不能以是否满足某个文件为标准,而是应该以是否符合我们改革的初心为标准。

二、电力市场改革的初心

电力市场改革,有哪些初心,哪些终极目标?

效率这个目标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改革就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小资源的消耗。关键是其他的一些目标,如何处理,特别是,一些政策性的、中国特色的目标,如何处理?我们这里讲目标,也可以描述为约束,在优化中,目标和约束本身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参考:走进电力市场《电力市场设计|电力市场改革的约束及边界条件》)。

效率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公平。公平是什么?资源、福利的分配。效率是要把饼做大,公平是要把饼合理的分配。公平包括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省份的、不同类型的、不同进入时间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这常常是政府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目标。效率和公平是两个比较独立的目标,而且经常会是矛盾的。

此外,还有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存在,常常是因为外部性或相关成本、效益的不确定性。

安全向来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目标或约束。要求安全是由于安全事故会对系统、对社会造成损失、造成成本,而这个损失、成本常常难以用确定的资金衡量。如果安全成本可以转化为一个明确的数值,就可以将其加入目标。

环保相关的目标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燃煤机组的碳排放造成了坏的外部性,可再生能源的零排放造成了好的外部性。由于排放尚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所以会有了环保相关的目标,如“蓝天保卫战”中制定的关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的目标等。

三、不同层次的目标

为了实现改革的终极目标,或者说初心,经常会制定一些路径类的目标。仍然以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为例。我们的初心是“绿水青山”,是降低排放。为了实现这个初心,这个终极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制定可再生能源规划(装机容量/比例和发电量/比例)、制定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和全额消纳的政策。这些可以认为是为了实现“初心”而制定的一些路径类的目标(参考:走进电力市场《电力市场设计|电力市场改革的终极目标与路径目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下,这些政策,或者说路径类目标与“初心”是一致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增加→化石能源发电减小→排放减小。但是,当相关条件变化时,这些政策、目标可能反而造成对初心不利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加重系统的调节负担,降低火电机组的效率,从而从短期上增加排放;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导致火电企业在市场中无法与可再生能源无法同等竞争,影响火电的升级、改造,无法采用更新的、排放更低的发电技术,从而从长期上影响排放的降低。

实际电力市场改革中,还有非常多的,类似的路径类的路标。比如:降低电价、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加快现货市场建设等。这些目标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在一些情况下,对一些地区可能也是正确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对某些地区,结果可能与出发点、初心是相悖的。

四、如何对待路径类目标

我们将改革的目标分为了终极目标和路径类目标。终极目标是长期的、不变的目标,是改革的初心。路径类目标是为了实现终极目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下制定的一些中间的目标。路径类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合理的,必须的,但在市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清晰,这个不是终极的目标,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和终极目标不一致,甚至相矛盾,在一定的情况下要进行调整、修改。

我们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降低电价。

降低电价是电力市场中非常有争议的一个目标。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降低电价不应该是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但在实际改革中,降低电价又是很多地方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的直接的目标。

实际上,从长远看,电力市场的目标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本质上就是要在满足相关约束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资源的消耗,降低成本。从这个角度上,将降低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一个长远目标是不错的。但在改革的具体过程中,不能一直、武断的将其作为目标。如果当前的电价偏高,应该降价,但如果当前的电价偏低,就应该涨价。在比较完善的市场中,价格应该由市场形成,不宜对价格做过多干涉。

但是,在改革初期,为了市场的平稳启动,可以做一些限制。另外,出于一些社会、政策性原因,可能也需要在一段时间对价格进行一些干涉。并不是说这些干涉是对的。从完全经济学的角度,从长期的角度,这些干涉都是不应该的。但在我国现有的宏观的政策、经济环境下,在相关系统性的改革没有完成的时候,这些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所说的系统性的改革,包括国企运营、考核、激励机制的改革,投资、审批机制的改革,法律体系的完善等。这些都不单单是我们一个行业的事情,短时间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

在电力市场设计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没有办法避免这些价格干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不同原因的价格干涉进行区分,尽量不要因为这个目标改变市场整体的设计,改变大的方向。我们能做的,是干涉的形式,让他尽量不要影响我们电力市场整体的、大的设计。如果只是对市场设计中某个参数进行临时性的干涉,影响可能不会太大。比如,如果因为短期的原因干涉了价格帽的设定,就一定要清晰,甚至在规则里说明,这个是临时性的参数,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要调整。再比如,对于可再生能源全额消纳和补贴政策,在一定数量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按较为优惠的价格收购,但超过一定范围,当其数量(发电量)的增多可能反而对初始目标造成反面的影响时,就应该让其进入市场,用市场的方式消纳。

简单的说,对路径类目标,要定期进行评估,找到合适的方式,并当相关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

五、路径类目标及市场规则的表述

为了实现终极目标,经常会制定一些路径类的目标、一些具体的政策、规则来实现。制定这些路径类目标、政策、规则的初心是好的,但如上所述,有些情况下可能起到反面的结果。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在制定这些政策、规则时,无法考虑、列举所有的情况。如何避免这个问题?或尽量减小反面的影响?

在所有的政策、文件、规则中,需要有一些原则性的、目标性的东西,表明该政策、文件、规则的初心、终极目标。注意的是,这里表述的一定要是终极目标。在有明晰的终极目标表述的基础上,在文件中明确实际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者突破。在本公众号的文章(参考:走进电力市场《从总理关注的两家“小食店”到电力市场规则的设计》)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再次强调,这里表述的一定要是终极目标,才不会受相关政治、经济、技术条件变化的影响。

总结

电力市场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政治、经济、技术条件多方面的约束。电力市场机制的设计需要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科研机构,特别是与相关企业独立的科研机构,应该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进行电力市场规则的设计时,不能将现有的条条框框作为强制性的约束。电力市场改革,本身是一项改革,就是要研究怎么改掉电力体制中不合理的机制,帮助政府,帮助国家,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实现我们的初心。而不是简单的顺应现在所有的约束。如果所有的约束都不能突破,改革最终就会流于形式,耗费巨额的成本实现了另外一种“计划”。

当电力市场改革到了一定程度,会面临很多困难:国企改革、政府转型、法律体系建设等,也就是说,要解决我们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该如何运行的问题。虽然困难,但这是改革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去努力。电力行业是知识密集程度非常高的行业,聚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也许能对我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的经验。

相关文章链接:

1、电力市场改革如何不忘初心:论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

2、电力市场设计|电力市场改革的终极目标与路径目标

3、电力市场设计|电力市场改革的约束及边界条件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