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清洁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以及未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中,交通绿色转型是实现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交通全面电动化进程已启动,越来越体现出它的能源属性”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江冰在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表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将是交通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合理控制石油消费,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将具有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可积极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推广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迅猛。“这类新能源电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与用电特点难以匹配,电力系统调峰压力不断增大。经采取措施虽有效降低了消纳能量,但问题依然存在。”业内专家在会上指出,随着储能技术持续进步,未来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储能系统将成为解决调峰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是一个可移动的用户侧储能装置。”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储能技术应用场景主要在供应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其中用户侧的储能发展主要是依靠风补差价的杠杆引导,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应用,起到了包括提高高峰时段电网供应能力、增强系统调峰能力等改善电网运行特性的作用。“电动汽车充电具有夜间用电量大,且电动汽车充电可以远方控制的特点。这对于电力系统峰谷的调节,包括电力系统的控制都非常有益。”业内专家认为,电动汽车作为储能装置的功能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一大批蓄能建设工程——投资380多亿,装机大概600万千瓦,单位投资6千万。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电动汽车可以参考抽水蓄能的运行方式,积极参与电力系统包括电网的调峰,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应该积极引导,鼓励电动汽车在夜间或者电网低谷期间充电,发挥新能源汽车充电储能作用,改善电网的负荷特性,实现电网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双向的友好互动。“可以试想,未来电动汽车不仅在交通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力系统中也将会有一席之地。”
以智能充电驱动电力系统转型,开展V2G示范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表示,从电能源结构来看,能源转型的清洁化电力化趋势明显。对此,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部长Simon Müller进一步解释道,关于可再生资源和低碳能源部署,主张系统友好型的电力部署。这并不仅仅涉及利用风能、光伏资源,还要求在保障基本发电供应的同时,使整个财务成本降到最低。特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电力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带来更多的需求。这就需要有全电动的汽车参与其中。“世界范围内的电力系统转型将受到低成本的风、光、电,以及数字化、电动汽车等因素的影响,要对转型带来的变革进行主动管理,实现最佳效果,电动汽车是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中智能充电是关键。”他说。
目前,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设施网络,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充电设施达76万个,较去年增长32万个,其中专用桩46万个、公共桩30万个,私人用桩占比包括增长势头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国家电网等重要充电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监控平台,充电接口新国标有效推广实施……这些都有力加快了我国智能化充电的进程。
“充电设施有效支撑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但也存在各地发展不尽平衡等问题。”为此业内专家建议,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创新的充电商业模式,会同相关部门,促进车生产企业与充电运营企业融合,支持整车企业向充电服务运营商购买配套服务,促进车桩协同发展。同时加快推动智能充电等先进技术攻关及推广,在重点领域开展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加强设备研发,做好技术储备,适应未来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智能互动的变革。开展V2G相关示范工作,一方面按照电力改革总体部署及市场需求,合理扩大峰谷差价,给电动汽车参与有序充电创造宽松环境;一方面系统研究充放电对电动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影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电池寿命。“特别是,作为细分市场,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开发一部分适应电网需求的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