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发布了《关于2018年12月份暨全年广东电力市场结算情况的通告》,从通告中可以得出,2018年广东售电公司净获利达6亿元。但若仔细梳理利润质量却发现差强人意。
广东2018年交易市场总体情况
广东2018年有72家电厂,2家大用户,148家售电公司(代理6737家零售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结算。2018年全市场交易电量1572 亿干瓦时, 实际用电量1554亿干瓦时。
全年结算总体情况
全年电厂让利数据
全年电厂总让利102.7亿元(全年数据含退补),其中价差电费让利102.3亿元(煤机90.2亿元,气机12.0亿元),必开补贴收益0亿元,考核费用0.4亿元。
价差电费让利102.3亿元(煤机90.2亿元,气机12.0亿元)
2018年考核费用
全年共产生考核电费2.1亿元,其中需求侧偏差考核电费 1.7亿元, 长协需求调减考核电费0.01亿元,电厂侧考核费用0.4亿元。考核电费作为市场结余资金收入,全年从市场结余资金中支出安全必开机组补贴0亿元。扣除考核费用后,需求侧企业收益为正的120家,收益为负30家。
广东售电公司全年获利
全年售电公司净获利6.0亿元(若不考虑考核费为7.7亿元);用户获利94.6亿元, 用户平均价差60.9厘/干瓦时, 用户获利占比94%。 售电公司盈利的118家,亏损的30家。平均每家售电公司获利405.4万。
售电公司获利较2017年同比下降用户获利同比上升
2018年电厂价差让利总额为102.3亿元,售电公司获利7.7亿元,同比20017年的12.7亿元有所减少。其中用户获利94.6亿元,占发电侧总让利的94.13%,较2017年的82.19%大幅提升。
2018年电力交易规模大幅扩大,广东2018年电量交易规模1600亿千瓦时,2019年电量交易规模达到2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在交易规模扩大的同时,售电公司的利润却同比下降,发电侧让利没有达到相应幅度,而用户侧却净获利大增。虽然有总规模扩大的帮助,但是真正的结果恐怕是售电公司的牺牲,毕竟用户实际结算获利分成已经从80%上升到了94.13%。
电厂12月结算总体情况
市场价差交易结算数据
2018年12月电厂市场交易总价差电费8.76亿元。价差电费中,年度交易价差7.49亿元,月度竞价交易价差1.28亿元,市场偏差电量价差-0.0062亿元,平均降幅-65.0厘/干瓦时。
发电偏差数据
12月发电偏差数据中,在84个电厂交易单元中,正负偏差电量备为17.7亿干瓦时。 其中,实发电量大于应结电量(正偏差)的34家,获取多发电费5.4亿元;实发电量小于应结电量的(负偏差)45家,支出欠发电费6.4亿元;实发电量等于应结电量(无偏差)的5家。合计结余偏差电费1.0亿元,按上网电量比例由各电厂分摊。
售电公司与用户12月结算总体情况
月度偏差数据
12月偏差方面:150家需求侧企业总偏差电量2.8亿干瓦时,偏差率平均值为7.1%(按绝对值计算)。偏差率小于2%而免予考核的有46家,占总用电量的65.9%;偏差率低于10%的企业有129家,占总用电量的99.5%。
广东售电公司的发展方向与未来最值得探讨
2018年1月,广东有35家售电公司出现亏损,仅获利1700万元,2月出现亏损,净亏损达3600万元。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同期发表分析称“需求侧企业整体预测偏差增大,偏差率大幅上升高达18%,造成了8.3亿千瓦时的偏差电量,导致了此次大面积亏损。”
偏差考核一直是决定售电公司盈亏的一大主因,另一方面月竞价差的持续低迷也是广东售电公司获利大幅减少的另一主因。去年一整年广东月竞价差均维持在低位为0.03-0.04元,与2017年达到0.1元的价差有较大的差距。
售电公司收益同比减少是已定事实,而广东售电公司的发展方向则是未来最值得探讨的。
目前售电市场只有单一的价差模式,如果无法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的话就只是价差和用户数量取胜。同样是电力交易量大省的江苏在2019年放开了25万家左右企业,有3000亿千瓦时的交易量。其中23万家左右企业,只有1504亿千瓦时左右的电量,大用户基本已完成绑定,剩下的中小用户还有很多,市场空间还存在,同时竞争也异常激烈,参考江苏的售电市场,中小用户也应是售电公司要占据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