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储氢和运氢 返回

一文速览国内储氢市场 四大技术哪个终占“C”位?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联盟 发布时间:2019-02-19 浏览:

氢能既可提供能源,又可以满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被称为是“未来的终极能源”。现阶段,氢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应用等。如果说制氢是氢能产业的基础,那么储运和加氢便是氢能应用的核心保障。

本文来源:电池联盟 微信公众号 ID:zgcbcu

目前,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三种路径: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以及固态储氢(物理吸附和化学氢化物)。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固态储氢技术及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是国内常见的四种储氢技术。

我国储氢行业中发展的主流是高压气态储氢方式,大部分加氢站都是采用的高压储氢。从国内储运企业中也可看出,采用高压储氢路线的企业占比是最大的,如浙江巨化、北京科泰克等企业。

纵观国内储氢市场,高压储氢技术比较成熟,且优点明显,一定时间内都将是国内主推的储氢技术。但由于高压存有安全隐患和体积容量比低的问题,在氢燃料汽车上的应用并不完美,可以推测未来的应用会相对减少。

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只服务于航天航空的阶段,短期内应用于民间领域还不太可能。低温液态储氢技术成本高昂,长期来看,在国内商业化应用前景不如其它储氢技术。

固态储氢应用在燃料电池汽车上优点十分明显,但现在仍存有技术上的难题。短期内,应该还不会有较大范围的应用,但长期来看发展潜力比较大。

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可以利用传统的石油基础设施进行运输、加注,方便建立像加油站那样的加氢网络,相比于其它技术而言,具有独一无二的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但该技术尚有较多的技术难题,未来看会极具应用前景。

原标题:一文速览国内储氢市场,四大技术哪个终占“C”位?

分享到:

关键字:储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