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氢储能 返回

云南探讨利用老旧矿山发展氢能、地下空间储能技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春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9-02-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月25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教育厅指导,昆明理工大学主办,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云南绿色能源战略咨询会暨创新论坛”在昆明理工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及德国地球科学和岩土工程院的12名院士齐聚昆工,围绕绿色能源系统及氢能利用、地下空间与储能、绿色智能电网、新能源的新材料、环境能源化学及资源利用等5个主题开展了积极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大会为云南省打好绿色能源牌,突破能源产业发展瓶颈、延伸能源产业链、打造能源升级版,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昆明理工大学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会议期间,德国地球科学和岩土工程院院士侯正猛针对云南省在能源专项中的机遇和挑战带来了题为“云南省绿色能源创新发展ENSYSCO构想”。他表示,云南丰富的水资源排全国第三位,配合省内3000多座老旧矿山,能创造出清洁的电能源,进而还可转换为氢能源。“我们的构想是把分布在云南不同水平高度的矿洞,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生态,利用矿洞产生的高差实现水循环,储存电力资源,进而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按需、按地、按时、按量提供资源,替代火力发电等非绿色环保能源。”如项目按计划和规模投产,预计可为云南创造数千亿甚至万亿元的绿色能源GDP产业链。

他介绍,目前,通过前期对昆钢大红山铁矿矿洞勘测设计,可以利用矿洞近950米的高差进行抽水蓄能,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实现用1度电发3度电的效率。如果项目能按计划顺序投入使用,预计在2028年云南省将实现完全退煤电,到2038年实现近零碳排放。

原标题:云南如何打造 “绿色能源牌” 中德两国12位院士 齐聚昆工建言献策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