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电池材料业务太“锰” 湘潭电化去年营收超10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9-03-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拉动,湘潭电化的电池材料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助推公司营收净利增长。

3月6日,湘潭电化(002125)发布2018年年报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4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74万元,同比增长49.96%。

湘潭电化表示,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为电池材料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销售单价较上年同期上涨,盈利能力增强;矿石销售数量增加;污水处理量增加等。

湘潭电化当前主营电池材料业务和污水处理业务,电池材料业务包括P型EMD、碱锰型EMD、高性能型EMD、锂锰型EMD和锰酸锂正极材料等。

当前,湘潭电化正处于从一次电池材料生产商转型升级至二次电池材料生产商的发展阶段。公司在2018年实现了锰酸锂正极材料产销量的大幅增长,并积极布局磷酸铁锂和三元前驱体等正极材料,优化产品结构。

湘潭电化表示,公司全年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12%。其中电解二氧化锰营收6.8亿元,同比增长30.21%,毛利率为24.51%;锰酸锂正极材料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82.34%,毛利率为25.43%。

公司生产电池材料8.45万吨,同比增长31.16%;销售电池材料8.52万吨,同比增长27.09%,主要系公司2017年新增产能的释放。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正极材料总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22.7%;总出货量为27.5万吨,同比增长28.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以及锂电自行车对铅酸电池的替换需求,带动了锰酸锂正极材料市场需求的增加。

与此同时,三元材料为降成本采取掺杂锰酸锂的方式,也间接拉动了锰酸锂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量的增加。

而湘潭电化也抓住了上述发展机会,实现了锰酸锂正极材料产销量的大幅增长。在此情况之下,湘潭电化进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布局,在扩充锰酸锂正极产能的同时,加码磷酸铁锂和三元前躯体业务,完善产业布局。

具体来看,湘潭电化子公司靖西电化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53%,实现净利润3811.77万元,同比增长37.25%,主要原因系电池材料量价齐升。其中,靖西电化全年生产电池材料32108.97吨,较上年增加6458.38吨,同比增长25.18%。

在产能方面,靖西电化年产1 万吨高纯硫酸锰生产线项目处于试运行状态,年产2万吨高性能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生产阶段。随着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电池材料板块总产能达到10-11万吨。

湘潭电化表示,公司目前已经与青岛乾运、桑顿新能源、中天能源、海达新特、湖南杉杉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湘潭电化参股公司裕能新能源已具备磷酸铁锂产能10000吨、三元材料年产能3000吨的生产能力,已经向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四达等电池企业实现批量供货。

在三元材料方面,湘潭电化出资1000万元与深圳厚浦、力合创投等共同投资设立湖南力合厚浦,拟进行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线尚处于建设期。

关于2019年的生产经营目标,湘潭电化计划全年生产电解二氧化锰和锰酸锂正极材料共10.2万吨,销售电解二氧化锰和锰酸锂正极材料9.8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受补贴退坡和上游原材料降价影响,整车厂将成本压力传导至动力电池厂商及材料厂商,导致正极材料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滑。未来几年,正极材料厂商将面临降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不断进行研发投入、打造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等压力,对企业的营收净利将产生极大影响。

分享到:

关键字:湘潭电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