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车言车语”

作者:王璞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03-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初春3月,万象更新、春潮涌动,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作为宏观经济导向的主基调。对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汽车产业而言,以稳为核心,进一步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激发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而艰巨。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进入深化改革攻坚期、融入对外开放新时代的中国汽车产业,又将以怎样的姿态,乘风破浪、稳扎稳打跑出发展加速度?

■减税费与“放管服”力度空前为企业减负释放经济弹性

这是一轮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行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其中,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下调幅度达3%,将直接惠及汽车行业。一方面,税率的下调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同时汽车产品的市场售价将有望随之下调,从而一定程度降低消费成本,汽车消费者将从中受益。对于告别高速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而言,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成为缓解企业压力、提振汽车市场的“及时雨”。

除了在生产端和消费端,为企业营造更加宽松有序、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之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针对用车环节的降费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

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部分,这些措施都为营造更健康、高效的用车环境创造条件。同时,专门针对客货运领域车辆营运资质、营运线路审批环节存在的不合理、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提出了明确治理要求,将继续简化客货运车辆审批流程、净化审批环境。

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有利于调动企业迸发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弹性和韧性。

■稳消费与强品牌并重汽车业“顶门立户”责无旁贷

并无例外,作为屡次被提及的汽车消费,依然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推动、促进、扩大”等相对激进的提法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稳定汽车消费。

这样的定调也更切合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实际。尽管截至去年,我国已经连续10年蝉联新车产销量全球第一,但在年产销量逼近3000万辆规模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和必须面对结束此前“爆发式”增长的现实,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优胜劣汰承担和化解压力。

稳定汽车消费,意味着要挖掘汽车消费市场的新潜力和新动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稳定汽车消费的内容中,强调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这也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依旧是今年以及未来稳定汽车消费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鼓励措施,调整市场消费结构,挖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和空间;另一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在实现稳定汽车消费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与节能减排。

以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作为稳定汽车消费的主要措施,也得到代表委员们的认同和认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总经理奚国华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积极发展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国民电动车。用智能化、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拉动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提交了《加强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落地的建议》。其中提到,希望通过整合政策、技术、资源、设施建设等各方优势,聚焦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普及。

稳定消费的同时,在制造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牌和服务品品质以及“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形象,依然成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设立的目标和任务。对处于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以智能化力促转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依托,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为实现转型升级赋能,已在汽车行业达成高度共识。同时,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将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印证。

在这其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必须不断进取、勇担重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在吉林省代表团一组讨论现场表示,凭借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进步,红旗在自主品牌汽车中树立起智能化和高品质的新标杆。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副董事长、总裁王凤英认为,未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将越来越多,这是中国制造业、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重要标志。举全民之力调动自主品牌创新活力,集行业优势,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搭建强有力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势在必行。

■新能源与控污减排兼顾力促汽车业加快转型升级

除了在稳定汽车消费层面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专门强调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代表委员们提交的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议案提案,依然是今年两会的焦点和亮点。

无论是在市场领域继续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还是在技术领域探索融合创新打破壁垒;无论是对氢燃料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集体关注,还是对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整体配套设施建设的探讨,今年两会上,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提案议案更开放、更多元。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将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作为重要落点是一个新动向。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100万辆,随着产销规模的持续扩大,需要构建覆盖完整产业链、具备更强技术研发和成本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与之匹配。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也将促进汽车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保有量的快速扩大、补贴的持续退坡等一系列因素,使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企业面临压力和挑战。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要围绕整个产业链、产业集群做文章。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控污减排目标,依然需要汽车产业的积极作为。随着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持续升级、传统燃油车燃料消耗量的持续降低、新能源汽车对节能减排贡献度的提升,汽车行业将为达成年度减排目标出力。汽车行业在履行节能减排义务的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必须重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和减排,同时燃油车的节能减排中,要保证燃油标准与排放标准相匹配。

■改革与开放并举在探索中释放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加快国资企业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充分调动和释放企业活力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近年来,汽车行业内的国企改革正在快速、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被视为汽车行业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逐渐步入深水区的汽车行业国企改革,如何更加触及核心、如何通过改革的手段,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仍然需要汽车行业、企业继续探索、实践。

此外,在依法处置“僵尸车企”、淘汰落后产能层面,汽车行业建立了生产企业退出机制,工信部也定期发布《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公告》,多措并举、加强监管,通过优胜劣汰使创新活力、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去年4月起,汽车行业外资股比的正式分阶段放开,拉开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幕。随后,首家外资车企股比调整方案出炉,特斯拉成为第一家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势不可挡,汽车行业也成为其中的先锋。在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如何在更开放、更公平的环境中竞争、成长,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必答题。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政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