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百亿 回收模式尚不清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9-03-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吸引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元。

每经记者 欧阳凯    每经编辑 梁枭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吸引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3月22日下午,深圳泰力废旧电池回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力公司)召开融资路演大会,拟寻求8000万元A轮融资,优先考虑新能源车企、电池企业或有行业资源的投资公司等,希望最终能于2021年底在科创板上市(提交资料)或被上市公司并购。

现场一位创投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已经参加了四五家电池回收企业的融资路演,同时也做了相关的尽职调查。与已经进入洗牌期的动力电池产业不同,回收产业的整合才刚刚开始,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好的投资标的,但因为行业还有许多不明朗因素,所以会更为谨慎些。

去年市场规模达10亿元

“这两年我们看到市场越来越大,而现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没出现龙头或者说大的企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外融资建设更多的回收网点,投入更多的生产线,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也是我们首次对外融资”。泰力公司董事长张永祥告诉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2009~2012年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7万辆。自2013年以后,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而这部分电池预计将有5~7年的使用寿命,这也意味着这部分电池将于2018~2025年之间陆续退役。

起点研究的数据显示,2018年动力锂电回收市场首次迎来高峰,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2019~2021年将分别达到32亿元、64.4亿元、105亿元。

深圳市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中心主任助理王伟表示,到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将达到约25GWh,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从安全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存在一定隐患,包括触电隐患、燃爆隐患、腐蚀隐患;从环境层面来看,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有威胁;从资源层面来看,废旧电池所含的锂、镍、钴、锰及稀土等金属,如不充分利用,将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分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方面。起点研究院副院长吴笛向记者分析称,2020年以前,动力电池回收以拆解回收为主,2020年以后,则变为三元电池拆解回收、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双主线模式发展。到2025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达380亿元,而三元动力电池拆解回收规模将占整个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的77.5%。

回收模式尚不清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宁德时代便通过子公司宁德和盛以股权受让及增资的方式持有广东邦普66.72%的股权,以此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广东邦普主要业务为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镍、钴、锰等有价值的金属通过加工、提纯、合成等工艺生产出三元前驱体。

由于从2018年开始,动力电池开始陆陆续续进入退役期,近两年来,不少上市公司纷纷“跑马圈地”,抢占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尤其是自去年11月以来,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上市公司光华科技(002741,SZ)便相继与南京金龙、广西华奥、奇瑞万达、深圳五洲龙、元宝淘车、安徽鑫盛近十家车企达成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战略合作协议。

“之所以选择车企作为合作对象,就是为了抢占优质废旧电池渠道资源,进一步拓展废旧电池企业市场,产生品牌效应。”吴笛表示。

不过,吴笛指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的模式还不是很清晰,车企能否通过其售后渠道将电池回收是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电池一经卖出后,产权属于用户,要将其回收暂时还比较难。此外,不同车企对电池路线、规格评测要求不同,造成了电池型号过多,各型号电池产量规模过度分散。

“锂电池回收的体系目前正在建立过程中,回收渠道正在建设,回收技术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是我们投资比较慎重的一个原因。”前述创投机构人士这样向记者坦言。

对于回收难题,张永祥则指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要先与电池生产厂商合作,使其生产的电池标有回收认证的标识,当这些电池使用寿命结束时,可通过认证标志上的信息快速地进入电池循环回收体系中,这样或能解决当下废旧动力电池的收集难题。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回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