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晶科能源公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太阳能组件总出货量为11.4吉瓦,较2017年的9.8吉瓦增长16.0%,创全行业年度出货历史新高。全年总收入为250.4亿元。全年营业利润为6.449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98.2%。全年净利润为4.065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186.9%。全年毛利率为14.0%,相比2017年增长23.9%。凭借强大的全球化布局,并进一步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晶科全年业绩强势收官。
预计今年出货量增长30%
对于财报的亮眼表现,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先生表示:“全年业绩强势收官,四季度组件出货创历史新高达到3618MW,环比增长22.5%,同比增长45.8%。尽管中国市场受到5.31政策的影响,但凭借强大的全球化布局,公司的业务依然保持增长,并进一步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随着全球太阳能需求强势复苏,我们对行业前景与公司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预计2019年全年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约30%。”
谈及2019年全球市场预期,晶科能源表示,中国的新政策将帮助行业平稳过渡到电网平价,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大大提振了市场情绪。基于此,晶科认为今年国内的装机规模将超过去年,分布式项目与平价上网项目也将进一步扩大份额。同时,欧洲市场在最低限价取消之后,PPA和平价上网项目的需求激增。新兴市场也在蓬勃发展,约旦、科威特、南非和阿曼等市场上升势头明显。得益于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先发优势,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将延续2018年的强劲需求,有专业人士预测,这些“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对于光伏的需求未来会更有强烈。
贸易关系改善影响光伏产业
虽然去年晶科能源获得了不错的业绩,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与国家间光伏的贸易摩擦不断,虽然新兴市场的兴起给了光伏企业不错的发展机遇,但受制于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双反以及贸易制裁,一直牵制着我国光伏企业真正的走出去。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关系,经贸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以光伏为例,把中国产品拒之门外,而美国国内供应不足且成本高,那为什么为了几家国内厂商的利益而让全民为高电费买单。中国的光伏技术和产品推动的平价上网,扩大了市场需求,增加了零售、安装、运维等就业机会,并促进电站投资,算一算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中美关系是表面上战略性竞争,但在深层结构上是处于相互依赖的。在竞争中扩大合作,在合作中激烈竞争,进入一个摩擦常态化和合作常态化并行不悖的新常态。
技术突破更待金融服务支持
此外,技术和品质的领先助力业绩持续增长。今年1月份,晶科的N型大面积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4.2%,并计划快速增加高效产能,通过增加单晶硅片产能和PERC产能,以及将现有非PERC产能转换为PERC,扩大产出。预计新增产能将在年中开始爬坡。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并扩大成本优势。持续的技术进步不仅让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高效产品,并使我们有能力持续降低产品的成本。陈康平提到。
除近期公布业绩外,晶科能源还荣膺殊荣。据公司公布在2018年TüV莱茵“质胜中国”单晶组发电量仿真测试评比中斩获第一,成功荣膺“单晶组发电量仿真优胜奖”。
技术领先,但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但由于实体行业的限制,所以,晶科能源也在期盼着创新的金融服务方案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