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北京低碳院决定重点支持第九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作者:博乐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9-03-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经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确认,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决定重点支持2019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大会简称“CIES2019”),本次大会主题为“探讨储能商业化之路,服务全球综合能源市场”,将于4月24-26日在杭州洲际酒店隆重召开。

低碳院成立于2009年12月,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在中组部、国资委及北京市各级领导的持续关心下,在国家能源集团及各子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低碳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低碳院紧紧围绕国家能源集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致力于低碳清洁能源技术开发,既通过技术创新支持国家能源集团的核心业务,也依靠研发驱动寻求新的企业增长点,同时开发世界一流技术,力求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低碳院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设有北京、美国、德国3个全球研发基地,近600名青年博士、硕士及其他各方面优秀人才,其中国外员工占30%以上。主要聚焦于煤的清洁转化利用、煤基功能材料、氢能及利用、水处理、分布式能源、催化技术、先进技术等领域,并全面开展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在不少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低碳院致力于清洁能源及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开发,并通过技术创新支持国家能源集团实现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目前,低碳研究院聚焦六大技术领域:煤清洁转化利用;煤基功能材料;氢能及利用;水处理;分布式能源;催化技术。

储能技术研发方向和成果

氢能及利用。低碳院主要研发方向为氢气的运输与储存、优化制氢技术、燃料电池应用开发等。目标在5年内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括制氢、氢气储运、加注的全产业链示范及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示范。

分布式能源。低碳院能源操作系统EOS的发电及负荷模块正在进行实验室开发;EOS的储能模块已实现工业示范应用;功率变换(微逆变器)模块已经完成实验室的验证;低碳研究院储能电池先进电极材料已经完成中试验证,储能电池正在进行实验室开发; 分布式能源管理控制平台正在进行商业推广。目标在5年内完成以EOS系统、微逆变器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研发及产品化,并进而实现依托低碳研究院核心技术的智能主动配电网在大工业用户侧的实际商业化应用;商业化高功率储能电池及液化残渣无定型碳电池材料。


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进展

低碳院与清华大学化工系合作完成“高能量密度全液体有机电化学活性物质液流电池”的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最近一期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All Liquid Electroactive Material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Organic Flow Battery),并被做为杂志封面重点报道。

大规模储能(或电网储能)技术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率和普及应用的关键技术,也是发展能源互联网、分布式发电、电力辅助调频、离网供电、安全备用电源等领域的关键使能技术。液流电池是最有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具有安全性好、功率和容量可以独立设计、储能时间长、输出功率大、储能容量大且易于扩展等优点。但是,传统的液流电池能量密度低,成本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全液体活性物质的有机液流电池。与传统的液流电池比较,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理论功率密度高和反应活性好等优点。该液流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采用原料来源丰富的2,5-二叔丁基-1-甲氧基-4-(2-甲氧乙氧基)苯和2-甲基二苯甲酮。电池的开路电压达到2.97 V,高于传统液流电池1-1.5倍,理论能量密度达到223 Wh L−1,是传统液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50 Wh L−1)的4倍以上。

实验表明,该活性液流电池两极的活性物质具备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电流效率达到95%,能量效率达到70%。该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初步探索成功提高液流电池能量密度的方向,对于研究和开发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推进储能技术应用创新

为进一步探讨储能技术在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以及资源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布局,推动并完善储能价值的市场价格机制建设,推进先进大容量储能系统技术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的规模化应用,有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决定联合国内外70余家相关机构共同主办“第九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设置13个专场论坛,分别为:国际储能市场与政策、中国储能与电力体制改革政策解读、储能电站与技术应用、储能成本与投融资、储能安全与标准体系、储能电池与梯次利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通信储能、氢储能与燃料电池、能源互联网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与电网互联。期间,还将权威发布《2019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

据大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为期三天的会议,将邀请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20余位行业专家、150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全体低碳院员工正同心协力,在将低碳院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能源研究机构的道路上坚实迈进。

分享到:

关键字:低碳院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