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返回

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开拓电池储能系统应用新商业模式

作者:刘伯洵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9-04-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据悉,纽约州公用事业厂商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Consolidated Edison)将于下月开通运营一个容量为1MW/1 MWh电池储能系统,该公司将其作为挑战能源创新定义的示范项目推出,而这是一项新技术,也可能是一项房地产交易。

该项目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开发储能系统,以实现调峰和其他电网效益:与其寻找拥有完美负荷的客户以实现资产的收益和共有,不如让分布式发电开发商GI Energy公司通过未充分利用的房地产进行部署。

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向GI能源公司提供了一份其电池储能系统的部署位置清单,并且负责项目开发和客户获取。

GI能源公司分析主管James Robinson说,“传统的用户侧储能(BTM)模式通常是利用电力费率获利,这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GI公司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调度和所有权安排措施,这有助于消除在某些地区共址部署电池储能系统的障碍,特别是在房地产价格高昂地区。

传统的电池解决方案可能会利用客户拥有的用户侧储能资产,但这可能会受到限制——公用事业公司必须在合适的位置找到合适的客户,并满足合适的峰值需求,以便实现项目经济效益。即便如此,用户侧储能资产规模也往往较小。

一种新方法

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的商用电池储能(CBS)项目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利用第三方为部署电池储能系统而租赁房地产设施,而公用事业公司拥有主要调度权。

该公司项目专家Alison Kling表示,“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想要投入更多储能系统,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来断开客户负载配置与项目经济性的关系,并将电池储能系统放在电网侧,那么可以为扩大客户群做很多事情。企业可以拥有更简单的价值主张,不必寻找一个拥有完美的电池负载特性的客户。”

该公司通过与GI Energy公司合作将储能项目带入电网。计划要求部署4个设施组成的1MW/1MWh电池储能系统,第一个储能设施预计将在几周内上线运营。GI Energy公司开发了这个项目,获得了资产所有权,并为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提供优先发货权。

Robinson说,“我们有能力按照合适的方式使用它们。”

发送到NYISO

该计划的全面实施将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其想法是让电池储能系统进入到纽约独立系统运营商(NYISO)的批发市场。最终,该项目将创造三个价值流: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的电网效益、GI Energy公司的市场收入以及托管电池储能系统的客户租赁费用。

Robinson说,“我们确实希望参与批发市场,纽约州市场的状况仍在不断发展。而关于双重参与的规则仍在制定中。”

Robinson表示,“至少在最初阶段,该公司参与纽约独立系统运营商(NYISO)市场的能力将是有限的。我们可能会加入NYISO试点计划,但每个人都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批发市场。”

其储能项目成功的关键是找到适合部署地点。第一个项目的地点是布朗克斯区的一块空地,其他两个地点在斯塔顿岛;GI能源公司正在与第二个项目部署所在的干船坞工业区谈判;第三个项目可能位于学校的偏远地区;第四个项目的部署位置尚未确定。

项目与改革能源愿景(REV)和储能目标一致

纽约州有一系列积极的能源目标,其能源愿景的改革对公用事业公司重新构想商业模式和电网解决方案构成了挑战。Kling表示,商用电池储能项目将成为重点。

公用事业公司和开发商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及其三个价值流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纽约州到2030年储能装机容量实现3GW的目标(到2025年的目标达到1.5GW)。电池储能项目被提议作为改革能源愿景(REV)示范项目。

“我们希望这个模式可以被复制。这是我们正在尝试并希望获得证明的一部分。”Kling说,“这将创造更广泛客户群,并且能够以比用户侧储能更有效的速度进行扩展。”

所有项目都采用标准的互连流程,将从电网充电,并可为公用事业公司提供一系列的好处。

Kling说,“拥有这种有形资产真是令人兴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包括部署和运营,这将为我们制定更大的战略提供帮助。”

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和GI Energy公司都希望创造出可以扩展和复制的东西。

“我们正在尝试创建一个满足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需求的模型,同时作为开发商提供帮助。”Robinson说。 GI Energy公司目前正与其他几家公用事业公司讨论储能项目部署,其中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可能会使用类似的模型。

Robinson表示,与用户侧储能资产相比,分布式发电被用来支持配电网,至少在某些情况下,电网侧模型非常有意义。其项目规模往往更大一点,这意味着客户获取成本往往更低。”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