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吴鸣:多站合一背景下储能技术发展与应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9-04-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4-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洲际酒店召开。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所微网室主任、教授级高工吴鸣分享了主题报告《多站合一背景下储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鸣: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个会。其实今天这个会我想传达一下储能发展的模式和背景。前面各位专家讲的也很好,今天我想契合目前我们国网公司重要的主题就是“多站合一”,前面还有“三型两网”,前面有我们国网同事已经讲过了“三型两网”,我大概过一下。

三型两网”:“三型”是国网公司提出的战略目标,枢纽型、平台型、服务型,枢纽型就是我们打造以电为核心的能源消费模式,平台核心就是我们打造综合能源的平台,服务型就是打造供应的生态圈。“两网”就是能源互联网、一个就是泛在电力物联网。

“三型两网”是有机整体,“三行”是目标,“两网”是手段。可以这样说,泛在电力物联网两个功能,一个是在补当时智能电网的可,第二根据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泛在能源观念融合到智能电网里面去,打造一张将强的能源互联网,这就是“三型两网”的战略目标。枢纽型,就是电网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储能应该找到自己的地位。平台型就是以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为支撑,按需对接,打造像马云、阿里巴巴一样有一个能够交易和服务的平台。共享型,就是说随着攻关以后,我们要打造一个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是大家共赢共享按照的模式,与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这个情况下我们“三型两网”的变革就是质量、效率、动力,这里面也有很多相关的地方。

第二部分,多站融合,这是今天讲的重点。

基于我们变电、储能、充电、分布式电源、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多合一的能源站技术,创新创建模式,建设多合一能源站,破解大城市用能负荷、电动汽车等快速增长与电网发展不匹配瓶颈,提升电网综合效率效益,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提升供电可靠性,满足城市建设对能源、环境的综合要求。

这就是多站融合,这里面就是变电站、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站、5G等。这个金、木、水、火、体也是一个五行的关系,实现能量的交换,整个大电网也是储能系统,只不过是动态储能,我们本地是能源存储关系,这里面也是万物相通的关系。

多站融合可以建设促进多重价值体现。社会价值:土地综合利用,综合能效提高。用户价值,更加优惠的综合能源价格、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更高品质的电能质量、消费绿色能源、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电网价值,投资优化、电网更加可靠、电网更加智能、更深度更广泛参与电力市场、负荷更加均衡等等。

这就是我们常规变电站升级成能源站的一些模式,比如供电向综合功能、供电向综合服务、需求侧向供给侧。我们最近有一个词云、管、边、端、站、线、台、护,这个站就是整个供电枢纽里面重要的环节,用这个来做能源站也体现了将来在我们电网公司里面的战略地位,大家的核心价值。

这个就是多站合一的模型,可以讲第二次设备的融合、控制的融合以及我们整个建设,现在储能也是模块化的融合,可以打幅度的减少施工周期和停电时间,这个在我们电网的核心生产区域里面集装箱就是储能,储能有一个电网的配角就可以正式登堂入室,这也是对储能利好的一个消息。

包括多站合一的模式,包括国网公司、南网,包括中能建、中电建模式,作为新建变电站、改造变电站、常规变电站里面都有储能的配置或者储能的需求,目前各个省公司也在打造新型的多站合一的模式,这里面储能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家看到,多站融合里面的模式,包括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充电服务等等都和储能的性质融合在一起的,真的是储能大规模发展的一个机遇,后面我会再讲一下。

第三部分,基于多站融合储能电站建设的模式

近年来国家对储能还是支持的,尤其是国网公司今年2月18日专门印发了指导意见,各个省都在如火如荼的上初装,包括我们产业集团、江苏省公司、浙江省公司都有类似的需求,所以国网公司和科技部、发改委还专门有过指导意见,这个对下一步储能发展可能也是有指标意义的支持。在整个多个领域的定位,其实储能会有全新的定位,我觉得会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和未来。

这个是基于我们目前对于储能电站的解剖,今天时间关系来不及讲了,其实前面几位专家讲得很好,我非常赞同。这个里面的电池成组系统、电池并网模式、控制方式、测控保护、能量管理系统,这里面很多技术细节确实是值得去优化、去提升的,刚才有的专家说缺系统集成商,我觉得是对的,其实我觉得在每个细分领域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做很多电池,我后面会讲,它的关键,比如说我们讲多站合一应用场景,这里面其实关键还是一些设备的质量,这里面一些技术反而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攻关和事件技术是成熟的,但是设备是不是成熟的,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储能电站在三合一站里的定位。

这是我们储能电站响应快速充放电可以减轻对电网的冲击,因为变电站附近建设大规模充电站,是影响最小的,相当于批发、零售一体了,价格优势肯定是很明显的。

刚才前面专家也说,这个里面几大关键技术,第一,还是安全,这个很重要,安全是重要的,安全基础上主要是可靠,安全是一个性能的定位,可靠主要是持续时间,能不能达到可靠转化效率或者调解能力,第三是效率,第四是经济,我觉得这几方面技术,我们各位同行、各位专家接下来可能我们要沉下心来把它梳理一下,才能真正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探讨与展望。

前面几位专家都讲过了,“三型两网”、“多站融合”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给大家讲一下有一个加入,我们去年随着储能电池的退役,我们牵头制订了一个馈能装置接入配电网技术要求,邀请大家有兴趣可以跟我们一起制定这个重点标准,可以找秘书长牵头,我们共同把这个标准制定好,馈能装置其实是一个系列标准,将来储能退役以后怎么样维护或者储能性质怎么鉴定,需要和大家共同的做研究。

最后写了一首诗:

储能场景真泛在,细分领域不平凡。

电价核定非霹雳,质量效率是关键。

发配输用皆互联,持续攻坚核心术。

力求模式多样化,久久努力功自成。

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演讲人本人审核)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技术 储能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