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主要活动 返回

杨学明:分布式储能系统装备和运营实践探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9-05-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4-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洲际酒店召开。在4月24日下午的“储能电站与技术应用(一)专场”,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业务副总裁杨学明在会上分享了主题报告《分布式储能系统装备和运营实践探讨》,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学明:非常感谢,我是杨学明,来自深圳库博能源有限公司。我今天带来的题目是“分布式储能系统装备和运营实践探讨”。在各位在座的前辈前面库博能源是一个新生力量,首先感谢各位对我们的支持。

之前我想对这个题目进行一些解释,我们现在用的是“分布式储能系统装备”,没有用“集成”,这点我是比较赞成阳光电源的陈总,我们认为储能系统是一个产品,而不是一个集成的系统,从产品角度来看,我们更加聚焦于产品装备、聚焦于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长期运营。

今天在这里,我会花很少的时间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库博能源是一家什么公司,我们PR做得很少,但是一直在练内功。从2014年成立,15年初开始正式运营,算是行业里面得小弟,但是从专注角度看,相对来说是比较早进入到行业里面的。我们的创始人团队技术专业背景跨界很大,因此在前期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从16年决定开始切入到储能系统产品后,就几乎All In进来,刚开始的时候系统没有人用,所以只好自己拿钱出来自投,慢慢的花了1年的时间产品得到行业认可,这才一步一步的走出来。虽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在国内的用户侧,但是我们相信分布式储能系统最大的应用场景应该是为新能源提供缓冲和更稳定的输出,解决全球范围内的局部电力系统因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薄弱问题。所以我们公司现在有一个口号叫做Renewable Energy Never Stops,希望未来在新能源发展领域里面作出新的贡献。

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系统,到2019年4月份我们总结了八个关键的点,我想着重的说两点,第一个,知名供应链对我们的支持,这点是我们特别要感谢的,第二,我们现在所运营的系统截止到上个月在运行的系统已经超过100兆瓦时,这100兆瓦时的系统数据显示看起来,绝大部分都能够超越我们当时在投运之前系统运营的现金流,日均收益是大于项目设计的,所以这个层面来说我们是比较自豪的。

 

对于一个常规的分布式储能项目的开发,从库博能源的角度看分成了3个阶段,分别是用户筛选,产品装备,以及项目运营。我对这三个阶段分别列了权重,分别是30%,30%和40%,每个阶段都有很明确的任务,和关注要点。要想让一个项目能够执行成功,每个步骤都不能省略和偷懒。用户筛选决定了一个项目是否具备可投资价值,产品装备决定了一个项目是否能够输出盈利能力,而项目运营决定了一个项目能否长期产生持续现金流,每个条件都只是必要条件,但是三个条件合在一起就成了项目成功执行的充分必要条件。用户侧最核心的问题是现阶段国内用户侧的应用场景太少,能赚钱的常规路径只有一条峰谷转移,不像在欧美可以PDS最大需量削减,ADR需求侧响应,VPP虚拟电厂,AUX容量辅助服务等等,这些丰富的场景为用户找到了很多盈利的路线。反观国内,赚钱的地方少,而花钱的地方多,造成成本季度敏感,用户筛选和过滤也是极度风险规避,这是我们大家正在面临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希望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动力,真正为用户服务,为电力系统服务。

我们怎么看用户筛选这个问题?用户筛选层面上,用户还款能力和意愿这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负荷特性和运营能力,投入多大系统进去,每时每刻都能充电放电,发挥效应。连续生产水平,周末休息不休息、加不加班,这个是我们在后面将会介绍。安装位置、接入方式,最后是违约条款设计。用户筛选这一点,每一点都是不孤立的,这几点合起来实现了我们对用户筛选很重要的环节,用户选得好对我们后面项目执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产品装备,我还是在这里面没有说系统集成,而说的是产品装备,产品装备上面30%,结构设计、BOM表供应链采购、交付排期和SOP装备,都是基于产品装备,厂内联调,是指在我们厂内,而不是用户厂内,我们现场最快的时间从吊装到完全投入运行6个小时全部搞定,现场这边就是用户侧一次运输吊装和运行,完整的做下来。

项目运营方面,我要尤其要解释一下,这个和用户筛选的关联度不大,但是却和产品装备紧密相关,一个好的产品装备,将极大的节省项目运营期的成本和时间。故障即可感知能力,这个其实就是说的是如果现场出现问题,我们如何比所有的项目关联方更早的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快速定位和消缺,这个有赖于我们对产品的了解,供应链的支持,我们的备品备件是不是能够马上响应到位,以及长期的FMEA(失效模式分析)。

用户筛选、产品装备、项目运营,三个点上面,每个点把握准,我们相信可以做出比较完美的项目。

做项目的时候,我们自己本身一个轻资产运行的公司,我们在很多用户侧开发的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维度去看待我们现在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哪两个维度?一个是系统集成前期的问题,投入运营前我们会碰到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跟我们在用户和投资机构眼中的问题,也就是投入运行后我们会碰到的问题,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维度,我们会发现项目交付之前考虑到的问题会非常高端。

电池模组充放电次数、效率、衰减速率、有效容量、PCS集中式和组串式选择,BMS主被动均衡,EMS、CSADA功能,最后是成本!成本!成本!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投入运行前考虑的问题,事实上是技术的问题,投入运行后会发现哪些问题呢,开个玩笑说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可能一个传感器1.8毛钱,影响2天、3天的时间,造成的收益损失高达1万、2万,这些问题都不是我们前面看到的,都是运行的时候看到的,电池干扰、短路器、接触器保护、探头、传感器失效,平期充电时超过客户最大需量,各子系统供应商在系统出现问题时推诿责任,集成的过程中投入运行后我们会发现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目前总结和定义来说,运营中碰到的问题绝大部分应该追溯到产品装备的阶段。

产品装备可靠性是储能系统运营的核心前提,我们这边有一个公式叫做标称容量衰减,打个比方2兆瓦时,它的效率全部乘起来,我们目前最高的效率在用户侧交流侧配电网这一侧获得的效率一个月以内的88.2%,这是一个时间段里面的效率。打个小广告,非常感谢亿纬锂能、科华恒盛,上能电气等这些知名供应链给予我们的支持,没有这些厂家给我们的支持是没有办法实现这样的效率。

这里面最重要的运行时间,充放电次数,一年江苏两充两放,700次做不做得到?我做了一个曲线,360天,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在做数据测算的时候,测算收益率的时候可能会用360天或者350天来做测算,至于说15年、10年暂且不说,现在是9.91%,事实上运行的时候这个结果远远比我们当时做设计的时候要残酷得多,每少一天IRR会消耗掉0.06%,假设每周休息一天或者少开一天的时候,一年就少60天,因为还有国庆和春节,这样运营天数直接从360天掉到300天,从9.9%掉到6.32%,这里面我们怎么能够让这个收益率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所以我再提一点,效率或者内部收益率到底谁重要?可能都重要,但是我们认为IRR可能是最重要的。这里面带出我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同行、都是朋友,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希望推动这个行业正常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其实最大的敌人是内部收益率IRR,要满足这个内部收益率的要求,这个是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反过来,站在IRR背后的对手有哪些?可以给大家列举一下,有运营天数、运营成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保险,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交易附加的成本在里面,我们收益来源很少,但是我成本到处在花钱,这里面就值得我们去深思,怎么去把每个点上面都把它保护好,收益上面能够满足期望,在成本上面每一点但都可以控制得好。

提高每一个字系统的效率是核心指标,但是保证每天都能开起来,却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一开始我们定义这个产品仅是一个产品,而不是集成系统,目前做这个储能系统的时候就存有两种思路。把项目当工程做还是把项目当产品做。我们会碰到目前其他的客户做其他的项目,这个因为行业里面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就是把项目当工程做的时候,这里面对于集成方的项目经理事实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结构、安装、空调、集装箱、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PCS、消防全部集成起来,集成起来以后中间各个方向都是互相交叉的,现场去做组装,组装完以后去调试、运行、维护,问题是我们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收益、为了储能系统是赚钱去服务的。项目当工程做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产品或者集成这里面是一个玄学的问题。

第二个,如果说我们把项目当产品做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站控RTU,然后分成直流侧,BMU、一/二次控制、消防、空调、电池簇结构,然后交流侧,PCS变压。说个题外话,1999年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国内货币政策的不可能三角”,分别是财政政策的独立自主性、汇率的稳定性、货币的完全流动性,三者只能取其二,对于我们现在做产品里面,也是同时也总结了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定义,就是储能系统产品的价格、功能和可靠性,三者里面只取其二,现在,我们在产品装备过程中取了价格和可靠性两个关键点。

在结构有、电磁干扰、一/二次系统的整合介绍,不做过多介绍。产品设计而非集成设计,交付产品而非交付工具,能够赚钱才是好资产,这是我们的核心点。

这是我们一个项目,2018年9月23日到2019年的2月份,可以看到,只有在国庆、元旦、春节三个点上面,有一些充电不足的情况下,其他扎扎实实每天两充两放跑下来,这是我们在江苏的项目。

这个是用户侧运营数据PDS需量,做过项目的朋友自然明白这个点,如果你的需量超过了用户的申报需量值,我们怎么判断、怎么做控制,这里面是很有价值的点。

我们目前典型的运营案例,这个是我们从2016年到现在为止正在运营差不多100兆瓦时项目案例,目前工厂里面正在做的还有100兆瓦时的项目。

最后一点,专注于储能系统的装备和运营,期待与行业伙伴碰撞更多火花,我在深圳等着大家。非常感谢!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大会 分布式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