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赵勇强:释放需求侧灵活性与储能应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9-05-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4-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洲际酒店召开。在4月25日上午的“微电网与储能”专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赵勇强在会上分享了主题报告《释放需求侧灵活性与储能应用》,以下为演讲实录:

赵勇强:我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我说一下释放需求侧灵活性与储能的应用。大家知道电力系统的变革全方位的,我们认为最主要的一个驱动力之一就是未来的可再生能电力的增加,带来一些波动性还有不确定性,对未来电力系统的变革提出一种非常深远的一些要求,当然其他一些相应的技术变革也影响的,从我们角度我们非常关心未来的高渗透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一些需求,未来在输电配电都要产生一些变化。

储能我们认为在各个领域也都会发挥作用,储能的其他领域不再多讨论的,关于一些将来的这种储能在应用的波动性,以及在用电方面的一些潜力影响。这么多年多了一些新能源研究,十年前电网的问题,这个就是电网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它试图单纯利用自身的调控能力来解决问题,但是解决不了,现在要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包括发电侧用电侧全面释放灵活性,这个对自己的电力系统,电网成为一个最主要的责任方,各方的灵活资源协同利用的机构。

更多的资源怎么用呢?从这个发电系统运行层面,市场机制负荷灵活发电,这个电网储能各个方面我们都认为要发挥作用,但是我们也看一下这个成本,纵轴成本应该说是目前为止我们要更多的利用低成本的一些技术,包括一些标准,市场设计,负荷响应,灵活性来提升。现在这个火电的灵活性也在全面的推开,大范围的电网互联在增加,右侧的储能我们认为现在储热简单易行的,在北方地区供热系统可能做了一些尝试,增加一些储热能力,学习丹麦的经验。这个电站也是最主要的资源,化学储能按照目前的这种是几年前做的,按照目前这种成本是成本比较高的,随着储能技术下降,这个成本要往下降。更多的利用成本越来越高的一些技术,储电目前看来比较高的,随着比重的增加储能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大部分储能在协同发展潜力,像左侧这个图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占到的绝大部分的比重,右侧电动汽车是重要的一个将来储能的潜力市场,分析到2050年的时候,全部的新兴车都是这个电动化的汽车,当然包括一些氢燃料汽车我们认为要发挥作用的,未来这个潜力比较大的,我们做了相关的一些分析,这个图应该上面是发电侧,橙色部分是波动性的风电加光伏。下面这个图是需求侧的,整合的负荷再加上我们这个电动汽车的灵活的一些智能的充电,我们看一下就是这些新能源电动汽车怎么协同的,发挥的机制是什么?是价格,供需还有价格。这个黑色的线就是价格,随着这种电力供需供应过剩白天的时候,太阳能几十亿甚至二十亿千瓦的光伏出电的时候,动力供应是充足的,甚至过剩的。那个时候价格是充电的,光伏下降的时候,供应相对不足的,那个时候充电就是价格的充电时间要转移的。

你看下面的图,如果不转移的话,橙色突出的几个柱子就是电动汽车充电的一些需求,对电力性的冲击应该非常巨大的,转移的话可以转移到一些峰巅太阳能发电处理比较多的时段,可以带来的效益就是说在最低谷的时候来充电,肯定降低充电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动汽车的一些碳排放的强度,当然也可以看到最上面那个部分的紫色的格子部分,那个就是储能,固定式的储能。它也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在负荷高的时候可以放电,低谷可以充电。未来机制需要做什么变革呢?国内的市场变革还在刚刚起步,在用户侧做了一些需求侧管理,目前为止基本上是以过去的那种供电为目的的需求侧的管理,做了一些需求侧的响应,但是这个响应现在还没有广泛的传开,这个是最重要的电价,但是现在风电价也没有全面推开。再看一下国际上面的经验,右边图是美国纽约州的一些,考虑不同的季节,然后考虑工作日还有周末,可以带来更大的电价,考虑供需。这个就是说让售电电价与批发市场联动,这个比较先进的,在继续跟踪他们这个怎么做的,这是目前的提议。下面可不可以在纽约州可以实行,比如说它的那个在实际价值低于一般的进价的时候,那个价格其实可以更低的,这个比较先进的电价。

需求响应就是说通过电价机制,通过一些集成商我们认为可以要把需求侧的灵活资源包括储能可以发挥作用,不同的目的,包括更大灵活度,应急备用不同的,这个可能也研究分析。这么多的灵活资源,包括一些市场主体进来,未来的确是需要类似于这种的目前的这种物联网或者互联网+智慧能源先进的体系。开放竞争性的电力市场这是重要的条件,因为现在国内新一轮的电力改革,今年要启动运行几个现货市场,下一个电力市场怎么建立,刚刚说的虚拟电场,他们怎么可以进来,包括储能的应用,储能直接作为市场主体都需要做一个比较大的系统的变革,才能适应未来这种高比例高渗透率可再生发电,带来一些挑战,把储能相关的一些灵活性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今天我也给大家做这样的简单分享,我们希望就是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上午的会议结束的,非常感谢各位仔细聆听,谢谢!

(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演讲人本人审核)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