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不要让电动汽车起火烧掉用户信心

作者:张忠岳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05-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接连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燃烧事故,再次提醒整个汽车产业,我国的电动汽车大发展10年以来,依然没有跨过安全这道坎儿。

4月21日晚间,上海徐汇区某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进而起火燃烧,火势殃及周围停放的一辆奥迪和一辆雷克萨斯。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公众对特斯拉汽车和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关注。

继特斯拉起火事故不久,4月22日,西安蔚来授权服务中心一辆正在维修中的ES8发生燃烧。蔚来方面通过官方微博对此事进行了确认,蔚来工作人员和当地消防部门一起,迅速赶到现场扑灭明火。现场无人员伤亡,也无其他财产损失。目前起火原因不明,蔚来已对此展开调查,并表示会及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

两起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不到24小时,加之都是价格不菲的高端品牌车,一时间,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事实上,自新能源汽车在2009年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之后,相关的起火燃烧事故就屡见不鲜。

为什么10年过去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笔者拙见,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发展太快,对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特别是行业对高比能量密度的追求,与电池本身的安全性产生了矛盾,这是诸多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

对于当下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的频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16年就曾发出过警告。他说,在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时候,安全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都要逐项排查、及时发现、找出对策,竭尽全力把问题消除在进入市场之前。即便是这样,进入市场后的汽车仍可能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继续跟踪,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必要时要召回已经进入市场的车辆。

应当承认,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度还不足,市场考验还不充分,消费者的信任度还很脆弱,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因一两次大的安全事故而伤害整个产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因为安全是一个否定性指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但追求安全是企业的天职,企业要把产品安全建立在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要以更多的投入,在设计、生产和实验验证的成功和失败中不断提高产品的安全保障水平。我们绝不容忍安全隐患,但也要宽容失败,因为这里存在着不确定性。

包括陈清泰在内的行业专家不止一次地提出建议,要重视安全,安全也是规范出来的,要高度重视标准、法规和监管的作用,设计安全的标准和法规,有些是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定下来的,有些则是产生诸多的教训后总结出来的。企业必须严格按标准和法规生产、管理和运营,监管部门则应该严格执法,要使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和违规者支付应有的成本,绝不能容忍劣币驱逐良币。

可现状却是,即使是造车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大的电动汽车品牌,也依然时不时会出现起火燃烧事故,着实不应该。

令人不能理解的是,有观点还为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做辩护,他们的依据是,起火燃烧并不是电动汽车的“专利”,如果从发生事故的比例来看,电动汽车未必比燃油车高。

在笔者看来,燃油车的起火燃烧事故和电动汽车的起火燃烧事故是两种性质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消费者很难接受这么大的一辆车、这么大的一块电池,如此猛烈地燃烧和爆炸,这个在过去是没有经历过的。加之,电动汽车燃烧爆炸带来的破坏性往往比较大,会加深消费者对这种新生事物的恐惧。

好比飞机与汽车,飞机出现事故的概率比汽车要低的多得多,但一旦飞机失事,死伤往往很惨重,引起的舆论关注也要比一起汽车交通事故要大很多。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去和燃油车作比较。电池的热失控从物理性上讲,很难避免,但可以在测试验证、生产工艺、BMS电池管理等多方面狠下功夫,尽最大可能避免起火燃烧事故的发生,否则烧掉的,将是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