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现金流压力 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死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9-05-27 浏览:

对于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一定要做好“长征”的准备。

本周,一篇关于“国能电池即将倒闭”的传闻文章在朋友圈传播,文章渲染称:“国能电池已经拖欠薪资超过半年之久,现在还没走的员工,是在等很快正式宣布的破产清算。”

随即,国能电池做出了回应和澄清:

目前受宏观形势和补贴退坡影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均面临资金紧张的压力,但公司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的大型制造厂商具备领先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支持,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行业最低水平,且与国内大型车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全体员工始终上下一心,一直在攻坚克难。

对于这样的回应,有感同深受者,唏嘘动力电池企业当下的艰难处境,有危机论者,断言行业将在2019年进行一轮更大范围的洗牌,提醒企业要做好风险把控;当然也有落井下石者,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隔岸观火”。

无论何种反应,其实都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同从业者的真实写照,对此,高工锂电作为第三方平台无意褒贬。

但换个角度来看,从国能“被破产倒闭”以及回应的内容来看,的确能反映出整个行业中动力电池企业当下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根据2019高工锂电供应链全国巡回调研的实际走访来看,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确实面临着来自现金流的巨大压力,这在前两家电池企业中反应并不明显,但在二梯队企业中,则是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

如果去翻看去年装机量第3~10点动力电池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应该会更直观的看的出来。

GGII数据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平均值高达55%,个别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更是超过90%,且账期普遍超过6个月,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从客户配套角度来看,第二梯队企业的配套客户的主机厂不少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这也是其回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容忽视的还有,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装机量来看,第二梯队企业依赖单一客户的趋势明显,这意味着,一旦其大客户出现风吹草动,就会给其带来巨大的波动。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2018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在锂电领域的投入已经趋于理性审慎,即便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不少都在融资环节上出现了障碍,这也是资金压力骤增的一个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再加上补贴急剧退坡,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价格不断下调,动力电池的利润正在受到大幅挤压,即便是前两家龙头企业,都明显感受到压力,更何况其它企业。

来自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也开始在挤压第二梯队的企业,1~4月份,如果加上通过联动天翼在小鹏汽车的配套,松下的装机量已经进入前5,三星SDI、LG、SKI等也都在备战。而面对这些劲敌,除了技术产品之外,资金的弹药同样重要。

可以好不夸张的说,现金流就是企业的生命线,GGII的判断是,动力电池第二梯队的格局,还远没有确定,如何能在接下来的市场角逐中,既能在技术产品上站稳脚跟,又能在现金流上保障充足的弹药,这考验着第二梯队企业决策者的战略判断和战术制定。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