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挺进动力电池装机前十 多氟多2019年谋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9-05-31 浏览:

补贴大幅退坡,主机厂大幅压价,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滑,行业洗牌加速,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升级。

在此情况之下,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制定清晰的发展策略,就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参与2019年市场竞争,迎接后补贴时代的关键所在。

5月31日,“多氟多新能源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多氟多科技大厦举行,本次大会以“协同共生 跨越发展”为主题,来自锂电行业上下游百余家电池材料企业、设备企业的供应商代表及贸易商、行业专家等200余人参会。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多氟多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叠片式软包生产工艺,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光伏储能电站、分布式微网发电、通信后备电源等诸多领域。

母公司多氟多(002407)在氟化工产品领域竞争优势突出,氟化铝、冰晶石、氢氟酸和六氟磷酸锂四个氟化工产品产销量均居国际国内第一位。

目前,多氟多已经形成以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落地和发展方向、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得益于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公司在产品质量,制造工艺,客户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升级,进入2019年,多氟多新能源在动力电池市场上的表现引人注目,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约26.2万辆,同比增长85%,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12.32GWh,同比增长179%。

从不同电池形状来看,方形电池装机电量约10.05GWh,同比增长204%;软包电池装机电量约1.22GWh,同比增长207%;圆柱电池装机电量约1.04GWh,同比增长48%。

其中,多氟多新能源分别在2019年1-4月份进入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排名前十,这是其首次进入行业前十阵营。

最终,多氟多新能源以4510台装机数量、164972KWh的装机电量位居Q1软包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第2,同比增长21149%,主要为奇瑞新能源提供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配套。

2018年至今,多氟多新能源已累计为奇瑞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装机超过1万套,成为其重要供应商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奇瑞、东风、长城等中高端汽车制造厂的动力电池配套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氟多新能源的动力电池业务发展迅猛,但在补贴大幅退坡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情况下,多氟多也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能否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升产品品质,对多氟多保持当前快速发展势头至关重要,而这就需要整个供应链等支持与配合。

在大会上,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表示,多氟多主要研发了生产三种材料: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研究了三个元素,制造了三个电池,以“智才集聚、智能制造、智慧企业”三智工程为载体开展数字化变革,推动氟化工和锂电池从标准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希望广大供应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提高认知,与多氟多协同配合,营造互联、互通的生态,为社会提供更多智慧服务。

具体而言,多氟多将从供应链管理,内部生产管控,产品技术开发和产能建设以及市场定位灯方面进行调整优化。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多氟多副总经理余维海表示,多氟多将严格把控上游原材料的生产,来料,导入等过程,延长原材料测试验证周期,构建更全面等系统等供应链体系。通过原材料品质和内部生产管控,提升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合格率以及电芯直通率和总成配租率,进而降低电池系统成本。

在产品规划上,多氟多新能源技术副总许飞介绍,配合着市场定位和客户需求,多氟多新能源将围绕电芯安全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导入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能量密度提升,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和降成本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工作。

在产能规划上,多氟多新能源将在现有1.5GWh的基础上,正在规划建设8Gwh/年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占地面积449.3亩,总投资30亿元),形成10Gwh年产能,以“智才聚集”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手段,借助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打造数字化车间,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锂电池智能工厂。

在市场规划方面,多氟多新能源总经理赵永峰表示,公司当前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销售业绩,今年目标将翻一番,预计今年装机将达0.8-0.9gwh。

在市场方面,多氟多将聚焦A00级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向更高端市场升级。

2019年,多氟多新能源将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系统性降低成本,严格把控现金流风险,抓住一批优质客户进行战略合作,凭借成本和安全优势在市场上寻找发展机会。

分享到:

关键字:多氟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