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力帆股份转型新能源的愿望又要破灭了。
6月4日,力帆股份公告,董事会同意公司终止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决定向证监会申请撤回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
力帆股份2018年5月披露的定增预案显示,规划募资不超过24.8亿元,投向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16亿瓦时锂电芯、智能轻量化纯电动车开发平台、新能源SUV车型等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这份定增预案可谓一波三折,在耗时4年历经2次修订,募资金额也缩水减半后,最终仍旧以失败而告终,令人唏嘘不已。
早在2015年力帆股份就推出了定增预案,拟向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在内的9名投资者定向增发约4.3亿股,募资约52亿元,全部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后因定增预案受阻,在2016年7月,力帆股份首次对上述定增计划进行了修订,融资规模也从52亿元缩减至28亿元,降幅达46%。一个月后的2016年8月,力帆股份再次对定增预案进行了修订,将融资总额从28亿元缩减至22.4亿元。但因力帆股价长期低于锁定的发行底价,最终该定增方案失败。
从力帆的募资投建项目可以看出这与其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保持一致。2015 年力帆公布了集团的新能源战略——智蓝战略,明确指出,力帆将在新能源产品研发、换电运营和租赁服务三大板块共同发力。
一再缩减的定增方案,和最终的“挥泪”终止,则透露着力帆股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19年1-4月,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腰斩,累计销售了903辆,同比下降56.84%,其中2月销量仅有微弱的97辆,下降逾7成。2018年全年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车销量10340辆,同比增长31%。这显然也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相差较远。
想靠新能源转型突围的力帆股份,传统乘用车销量更是自2015年来多年“阴跌”。到2018年,力帆股份传统乘用车销量跌破10万级,全年销售9.2万辆,同比下滑26.39%,也成为2010年上市以来的最差战绩。2019年前4个月其传统乘用车销量仅有1.86万辆,直接腰斩。
销量的萎靡直接表现在业绩上。2016~2018年力帆股份扣非净利连续亏损,其中2018年亏损金额逾21.50 亿元,同比下降1047.68%,降幅超10倍。力帆股份2018年资产负债率也达到72.94%。
事实上,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已成为力帆近年来的常态。2015年~2017年,力帆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72%、76.74%和75.72%,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力帆股份5月17日因此也收到了上交所关于2018年财报的问询函。随后力帆发布延期回复2018年年报问询函的公告,截至目前尚未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更糟糕的是,力帆股份旗下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盼达用车资金及经营遭到质疑,陷入“押金门”,多为用户爆料申请退押金超2个月仍然未退。盼达用车2015年上线,主要采用力帆EV330、力帆650EV在重庆、杭州、成都、郑州、广州、济源、绵羊等城市开展分时租赁运营,目前车型保有量超2万辆。
去年12月,力帆股份甚至将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6.5亿专卖给造车新势力。
业绩下滑引发的资金问题,影响到下游经销商无法及时收到账款。据报道,力帆股份甚至在5月遭到30多家经销商在力帆中心门口围堵施压。不过,力帆股份相关人士表示,“系正常的商业行为,却被有预谋的放大了”。
而在力帆股份终止定增前一天,力帆股份还遭到了控股股东的“无情”减持,计划减持不超过3941.27万股股份,不超过力帆股份总股本的3%。
力帆股份在轿车和SUV均有布局,近年来也积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在氢能源热的时候又积极探索氢能源。但似乎一直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随着中国汽车消费逐步升级,低端车的市场空间日益收窄,力帆的原有优势也随之削弱。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力帆的处境较为尴尬,汽车业务缺乏核心优势,在售部分车型换代周期长,技术老化,而且营销层面几乎看不到推广力度。而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快,头部车企已经早早布局,由于资金、人才、经验、产品、技术等方面不如先发企业,目前余留的市场空间已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