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长安汽车“之殇”,或沦为新能源代工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电动车 发布时间:2019-06-08 浏览:

长安汽车正迎来至暗时刻,短短一个月内多个重磅负面袭来: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因纵向垄断被罚1.628亿;全资公司长安铃木“沦为”绿驰汽车代工厂;合资公司江铃控股股权稀释,引入控股股东爱驰汽车;深陷销量和盈利双重泥潭。

6月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对长安福特实施纵向垄断协议依法作出处罚决定,依法处以1.628亿元罚款。长安汽车(000625.SZ)股价高开低走,盘中最大跌幅一度逾7%。

2013年以来,长安福特在重庆区域内通过制定《价格表》、签订《价格自律协议》以及限定下游经销商在车展期间最低价格和网络最低报价等方式,限定下游经销商整车最低转售价格,违反《反垄断法》关于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的规定。

调查过程中,长安福特没有提供证据证明相关行为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的豁免情形。长安福特上述行为损害了相关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长安福特处以上一年度重庆地区销售额4%的罚款。

对此,长安福特媒体声明中官方回复:“充分尊重并坚决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就此次反垄断调查作出的处罚决定,并且已经采取行动和经销商一起规范区域销售管理。同时,长安福特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切实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此时收到1.628亿元罚款,于长安福特而言无疑是又一次重创。高达1.628亿元的罚款或致其二季度乃至今年全年的盈利情况遭遇重创,继而延续其自2018年以来的亏损状态,并对股东长安汽车的业绩造成拖累。

长安福特2001年由长安汽车、福特亚太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和福特中国按照50:35:15的股比合资设立,承担着长安福特马自达所有与福特相关的业务,包括福特品牌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长安福特也曾有过高光时刻,是长安汽车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其业绩对长安汽车的影响较大。2014到2016年长安福特净利润蒸蒸日上,长安汽车自身发展也很好,一直稳坐自主品牌老大哥。

2014-2016年,长安福特净利润依次为144.13亿元、174.69亿元、181.65亿元。其中2016年,在长安汽车102.85亿元的净利润中,长安福特的贡献值高达90.29亿元,占比近9成高达87%。即便在2017年,长安福特的净利润下滑至121.71亿元,在长安汽车71.37亿元的净利润的贡献值依然达到60.39亿元,占比84%。

到2018年,长安福特净利润由超百亿盈利转为亏损时,纳入长安汽车的净利润也由贡献者转为“拖油瓶”,给长安汽车的收益变为亏损3.31亿元。长安汽车也迎来了2017年以来的最差净利润。2018年长安汽车净利6.8亿元同比下滑90.46%,降幅逾9成。

2019年一季度业绩长安汽车进一步恶化,Q1单季度净利润亏损了20.96亿元,较2018年同期盈利13.92亿元下滑250.6%。长安汽车更是在财报中直言:“投资收益大幅减少,主要系对长安福特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所致。”

长安福特近期也是动作频频,希望改变现状。4月“福特中国2.0”发布,宣布了全新的业务提升计划,以“更福特、更中国”的方式,开启福特在中国市场的2.0时代。并提出“330产品计划”,在未来3年内向中国市场推出30款福特与林肯车型,以实现品牌目标。不过业内人士并不买账:长安福特市场表现的调整得有一定周期,即便从2017年算起,也要到2020年。

尤其是其外资母公司福特汽车经营状况也不尽如人意。5月20日,福特汽车公司计划在8月底前裁减7000个工作岗位,约占其全球受薪员工总数的10%。能够帮助公司每年节省约6亿美元,希望通过更多地专注于电动和自动驾驶技术,提振海外销售,实现车队现代化。

业绩的低迷主要是销量的直线下滑。长安汽车2019年1-4月整车销售了57万辆,同比下降32.54%,包括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江铃控股等产品销量全线下滑,其中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5.16万辆,仅有2018年同期16.83万辆的30%,不足1/3。

甚至长安汽车骄傲一时的自主板块也陷入困境,长安自主品牌4月销量仅为3.2万辆,同比下降44.43%,不足吉利汽车的1/3,跌出4月国内车企销量榜前十。这已经是长安汽车连续第12个月销量负增长。

新能源方面,长安去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了42.9%的增长,全年销量为8.7万辆。今年Q1其新能源汽车销售了1.19万辆,同比增长了26.26%。目前来看,尽管增速仍然明显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长水平,但与其他板块的销量下滑已经不错,新能源汽车也成为长安汽车唯一的亮点。

长安汽车希冀凭借新能源汽车力挽颓势,近两年也在电动化领域做了一系列布局,包括投建新能源整车工厂、投资动力电池、布局充电桩等。

6月4日,长安汽车在重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发布全新动力品牌——蓝鲸动力,由蓝鲸发动机、蓝鲸变速器、蓝鲸油电混驱组成。在满足国6b排放标准的同时,蓝鲸NE动力平台预设欧7升级路径,配合3.0Nm/kg的轻量化技术指标,全系兼容48V、HEV、PHEV、REEV设计,全面拥抱电气化时代。

去年6月,长安汽车总投资200亿新能源汽车项目南京江宁开工,设计年产能24万辆;同年7月,长安与比亚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联合设立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公司。8月,长安与蔚来共同出资打造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运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2017年,长安发布“香格里拉”计划,计划投资1000亿元,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电动化。同年11月,长安汽车还间接持股宁德时代,推动公司动力电池产品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销量的一蹶不振,闲置产能也日益增多,去年长安汽车就关停了140万辆产能。目前,长安汽车仍有超过300万辆的生产能力,但2018年的产量为206.24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60%。

为此,长安汽车还与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绿驰汽车合作,通过代工的方式一方面能提升产能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为自身的新能源布局汲取新势力的互联网优势。

6月4日,长安汽车与江铃汽车合资公司江铃控股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爱驰汽车。爱驰汽车拟增资17.466亿元,其中10亿元计入注册资本,7.466亿元计入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爱驰汽车将持有江铃控股50%的股份,长安汽车和江铃集团持有江铃控股的股权比例均由50%稀释到25%。

5月24日,长安汽车旗下另一家公司长安铃木与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绿驰汽车签署联合制造协议。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将为绿驰汽车提供联合制造,该工厂2013年年底投入,一期产能年产25万辆,规划总产能年产75万辆,可充分满足绿驰汽车的量产需求,同时也加速长安铃木的转型升级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自身都在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能给代工的车企带去的是什么尚不可知。

业内分析认为,在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的大环境下,头部车企尚且如履薄冰,那么品牌力有限、市场体量小的小众自主车企将变得度日如年。随着外资品牌进入,造车新势力兴起,自主品牌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安想靠新能源汽车翻身恐怕并不容易。

分享到:

关键字:长安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