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家电网在青海举行引领能源转型 共享绿电成果——“绿电15日”暨“绿电指数”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个大消息:
这次“绿电15日”就确定了“三个目标、四个创新、五个共享”的愿景和方向。
当然,绿电实践并不是为挑战而实践,而是为人类最大限度摆脱化石能源的探索,是对绿色用能的倡导。
为了让更多人感知“绿电实践”,参与“绿电实践”,国家电网公司在总结绿电7日和9日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此次“绿电15日”创新实践的参与面,在消费侧推出能源消费“绿色套餐”。这也是普通人一起参与创造世界纪录的最好机会啦!
这只是一小步!
2018年11月7日,全国乃至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的特高压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开工建设。工程投资231.5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向河南输送清洁能源电量412亿千瓦时,将有力推动能源基地集约开发和规模外送。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深度应用
风、光时有时无、忽大忽小,很难变成规律的“上班族”。所以,完全使用清洁能源,让“水、风、光”和谐共处,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为助力青海清洁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在青海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和探索实践。
以创新为驱动、以数据为基础,开创性提出“绿电指数”概念,联合科研院所研究构建指标体系,旨在量化评价全社会绿电发展水平,助力能源低碳清洁转型。
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在青海建成国内首个集数据汇集、存储、服务、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圈。
图2: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生态图
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源业务商业运营与交易模式,在青海启动共享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开展全国首例储能电站和新能源企业市场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