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储能关键装备 返回

韩国储能产业的整改和发展分析

作者:朱玉龙 来源:汽车电子设计 发布时间:2019-06-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接前天的文章,2019年4月,韩国提出了《第三次能源基本规划方案》的草案,然后在6月份基本通过了,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2040年为30%-35%),转变为清洁安全的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等分布式发电的比例(将分布式发电的份额从2007年的12%增加到2040年的30%)。在这个里面,储能将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补充,根据SNE的预测,如下所示:

这波的储能主要是韩国给政策给补贴,使得用在商业段上面的需求大增,也是配合着整体的分布式能源发展,然后没想到给连续的23起起火事故弄得下不来台。

本质上而言,目前火灾事故调查结果并不深入,并没有按照每个事故的情况逐一去分析,而是按照复现的找到几个基本可能的原因。为了配合国家的整体目标,

第一部分 ESS安全改进方向,完善认证标准和管理制度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向

① 完善ESS储能系统的防火安全标准和管理制度

加强产品和系统安全管理,将大容量储能电池和储能变流器PCS作为主要部件加强储能系统安全管理。

在国标层面会增加新的安全认证标准会要求,主要参考IEC的要求,包含电气、结构、滥用、电磁兼容、防火、温度、化学、故障和环境

从今年8月开始为了防止电池缺陷,增加电池系统安全性检查项目

把PCS安全认证容量范围从目前的100kW提到1MW,到2021年增加到2MW

增加安装限制条件,如室外建筑安装和强制安全措施(室内安装容量上限600kWh)

还包含漏电保护、过电压保护、过流保护、增加阻止电池过充保护器,以及电池的温度、湿度和灰尘管理等内容。

② 由消防部门牵头建立储能的防火标准,尽量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加强灭火标准等火灾应对能力标准制定。计划修订消防法、建立专门的储能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制定储能灭火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等。

在停机操作期间对室内安装的设施采取其他措施,如安装防火墙何确保间隔距离,对于极易影响人员伤亡的储能设施,消防局将进行特殊检查,必要时实施室外搬迁等安全措施,以确保安全。

③ 通过政府和工业界的合作,促进对现有设施实施改进的安全措施

增加安全运营管理阶段的检查,检查周期由4年缩短至1~2年,电气安全公司及相关公司呀计划进行联合检查以提高效率

制定电池保护系统的综合性能考虑,如直流接触器耐用性,保险丝熔断作特性等

完善BMS·EMS·PMS通信协议,提高电池系统和PCS保护装置操作程序的合理性

2.加强现有的储能工作场所安全管理

➊ 对所有工作场所均采取共同的安全措施 ,如电气保护装置和紧急停止装置,

➋对于运行中的设施 ,由消防单位进行评估是否需要改进加入防火墙之类的设施

3.加强ESS行业生态系统竞争力:这些事故对SDI、LG影响比较大,韩国也在考虑这两家企业的电池部门的实际压力。在火灾的问题暴露以后,现在已经能看到ESS 产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为了加强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需要做以下的工作:

电池:为了保持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技术 需要开发低风险的高密度电池,促进其尽早商业化。需要对ESS行业提供短期激励措施,恢复ESS行业的活力,继续支持电池产业的发展

PCS:与ESS加强通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连接的稳定性

预计八月下旬 之前完成补强ESS安全安装标准的修订 , 通过高效能源设备认证,ESS投资额的(3%-5%,中小企业10%)可以从公司税中扣除

减少保险费激增导致的行业负担,计划通过保险费种的开发来降低费率(目前已经从0.23%→0.88%)

中长期扩展 新的需求,如家庭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ESS储能,促进电池ESS 再利用和再循环的新商业模式。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BYD的LFP通过通信电源的方式进入韩国市场,而且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全球市场,国内的LFP电芯也用一个相对低的价格抢到了原来韩国电芯的市场,由于目前中国的电池企业一方面需要给之前的LFP产能找到出路,一方面要准备电动汽车真正大爆发的产能准备,所以某种意义上,往储能方向走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结:我觉得电动汽车目前最大的风险在于在之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累积的起火事故不受控制。如同这次韩国处理ESS事故一样,我们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安全性,并且增强普通消费者的信心,这个是当前最大的风险。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储能安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