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扶不起”的国产铝塑膜?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9-06-17 浏览:

国产铝塑膜替代进口或许只是缺少一个机会,但这似乎比技术突破本身更难。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基本上在四大材料、设备、锂电池等领域都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进口。上述业务领域里也产生了一批比肩甚至超过国际品牌的优秀中国本土企业,为中国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时至今日国内锂电产业仍有一种关键原材料被外国企业扼住了咽喉。尽管已有多家企业实现了国产化,甚至在一些关键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但在替代进口方面依然缓慢,这就是铝塑膜。

高工锂电在2019年供应链全国巡回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目前仅有少数一两家软包电池企业有小批量采用国产铝塑膜,为小批次试装测试应用,主要还是使用进口产品。其余软包电池企业虽然对铝塑膜国产化表示支持,但在批量导入使用依然缺乏信心。

“公司目前与两家国产铝塑膜企业在合作,有小批量的进行测试应用,随着对于国产铝塑膜的测试及安全验证成熟,公司或将进一步扩大国产铝塑膜的采购量。”一位软包电池企业高层对高工锂电表示,根据测试反馈,国产铝塑膜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经与进口产品相当,但在大批量导入应用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安全验证和数据分析,所以不敢贸然使用。

多家软包电池企业对高工锂电表示,在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压力下,降成本是电池企业未来持续面临的重要任务,但必须以保障产品安全为前提。尽管国产铝塑膜的产品性能已经取得了突破,但在产品一致性和耐腐蚀性方面与进口仍有一定的差距。

“铝塑膜不能只看某一性能指标是否能够满足,而是要进行综合考量,当前国产铝塑膜能否满足软包动力电池8年或50万公里的质保要求,说实话(我们)还缺乏足够的信心。”

由此可见,国内软包电池企业并非对国产铝塑膜完全否定,只是对国产铝塑膜缺乏足够的信心。尽管国内锂电池产业的市场容错率比较高,但在关键的铝塑膜材料方面,软包电池企业还是比较谨慎。

而对于国产铝塑膜而言,除了缺少足够的机会之外,在产品性能上也还没有完全达到甚至超过日韩企业的水平,至少无法满足电池企业8年或50万公里的质保要求。

高工锂电了解到,国内软包动力电池企业此前的铝塑膜供应商主要以DNP和昭和电工为主,两家企业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新纶科技在收购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的铝塑膜业务之后,顺利导入了孚能科技、捷威动力、多氟多新能源、微宏动力、卡耐新能源等多家软包电池企业客户。

不过,新纶科技当前供应国内软包电池企业的铝塑膜产品主要来自凸版印刷在日本的三重工厂,其在常州建设的国产铝塑膜项目尚未大规模供货,距离真正的国产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与新纶科技通过收购日资企业直接导入相比,本土铝塑膜生产企业在实现铝塑膜替代进口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

当前,包括紫江企业、道明光学、明冠新材、苏达汇诚、东莞卓越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使铝塑膜在外观、冲深成型、耐电解液、阻水性等综合性能上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在数码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但在导入动力电池客户方面依然缓慢。

例如紫江企业、道明光学、明冠新材等多家铝塑膜企业都宣称已经获得了多家锂电池企业的采购订单,产品性能得到了国内电池企业的认可,甚至已经有部分动力电池企业采购其动力类铝塑膜产品应用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

但高工锂电了解到,上述企业的国产铝塑膜当前主要应用于3C数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客户基本上都处于认证测试阶段,只在一些低端车型上有测试应用,但距离批量导入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业内人士认为,从3C到动力,铝塑膜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将与隔膜相似。随着软包动力电池市场进一步增长以及国产铝塑膜技术不断成熟,国产铝塑膜需求或逐渐起量,但还需耐心等待黎明的到来。

分享到:

关键字:铝塑膜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