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2018双积分核算:比亚迪第一/五菱垫底,53%车企未达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电动车 发布时间:2019-07-03 浏览:

7月2日,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情况公告,141家境内乘用车企业生产2313.91万辆乘用车(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80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992.99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295.1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403.53万分。

112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2219.61万辆,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979.52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393.74万分。另有29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94.30万辆,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13.47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9.79万分。

66家企业产生了992.33万分燃消耗量正积分,比亚迪位列第一,产生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219.3万分(包括比亚迪汽车工业98.42万分在内),上汽集团128.09万分次之,奇瑞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66.73万分位列第三。

新能源乘用车积分方面,排名前10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累计为272.4万分,占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积分的比例近7成。其中比亚迪、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车、江淮汽车5家企业位列前五。而比亚迪去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最高为82.96万分(包括比亚迪工业33.49万分在内),占2018年新能源汽车总积分的比例超2成达到20.56%。

不难看出,比亚迪、上汽集团、奇瑞汽车这3家企业积分最为富足。比亚迪同时位列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的榜首,上汽集团次之,奇瑞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排名第三,其新能源汽车积分则排名第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仍然有75家车企2018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核算显示为负数,不达标的企业数量占比为53.19%,并且绝大部分为进口或合资品牌,如进口品牌就有24家,包括大众、奔驰、宝马、马萨拉蒂、捷豹路虎、法拉利等。

75家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总计295.13万分,其中前10企业负分累计达到191.12万分,占平均燃料消耗量负分的比例为64.76%。其中上汽通用五菱负分最多达到35.46万分,其新能源汽车积分也仅有9.23万分;东风有限负积分26.42万分次之,上汽通用第三,其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显示负20.9万分。

2018年4月1日实施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显示,2018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不做要求,2019年开始对车企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10%的要求,2020年该比例提升至12%。

针对车企产生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抵偿归零:(1)使用本企业结转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2)使用本企业受让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3)使用本企业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4)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通常来说,只有在前三种途径都无法抵偿负积分的情况下,车企才会去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

综合来看,2018年大部分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通过前三种方式被抵偿掉,只有极少数找不到关联企业的负分企业,才需要购买积分。如负积分排名第一和第三的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总和近56万分,自身有11.6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时这两家公司还是上汽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的关联企业,而仅上汽集团1家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就达到128万分,抵偿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两家企业的56万负积分显然小菜一碟。

不过,2019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正式纳入考核,并且明确提出了10%的比例要求,积分压力进一步凸显。此外,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今天在海南透露,通过对现行双积分政策实施以来的总结,工信部正在拟定2021-2023双积分政策实施草案,并即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基于此,业内人士分析,综合考虑,车企尤其是负积分压力大的企业将会谋求两方面的发展,一部分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包括加快技术和产品的规划等;另一部分则谋求快速的积分积累,包括与其他新能源车型生产销售的企业合资合作,并在短期内推出纯电动产品。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