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电网侧储能 返回

解读广东市场:价差暗涌的现货交易前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发布时间:2019-07-04 浏览:

中国广东省自2014年先于全国开启电改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年的风雨,初心却始终不变——让电价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截至2018年底,广东实现了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9%,参与的发电企业接近100家(市场化机组规模达到77GW)、电力用户近万家。随着2019年7月的脚步临近,现货市场将进入实际运行,实现国内首个“经济调度”的电力模式。

目前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的常见模式共有4种(年度双边协商、年度集中竞价、月度竞价、发电权交易),去年共实现了170 TWh的交易电量;另有10 TWh属于南网地区的跨省交易。总量规模相当于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29%,该比例在全国而言不算高,但绝对量仅次于江苏省。

2018年,广东的平均交易价差为6.55分/千瓦时。价差指的是经过电力买卖双方协商、双方可接受低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的水平(如不包含环保电价,广东的燃煤标杆电价为0.426元/千瓦时)。价差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将来如果煤价下降、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时。

售电业务是现行市场化交易模式、将来现货交易模式下的新兴商业模式。截至2018年底,广东共有400多家售电公司,其中140多家保持活跃。其基础盈利模式是从价差当中与用户分成(通常可获得价差的3%-10%),但需承担电量偏差考核的风险。去年全省经过一番激烈较量后,全体售电公司共获利约6亿元,其中民营售电公司凭借30%的市场电量赚取了80%的获利。

五月开展的现货试结算日(5月15日-16日),电力企业进行了真刀真枪的较量,最终竞价(发电侧)平均分别为0.296元/千瓦时、0.276元/千瓦时,显著低于上述燃煤标杆电价和去年平均的市场化电价。

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现货交易将于下半年正式开展(具体日期尚未公布),交易市场频率将提升至每15分钟形成一个价格,力求反映电力在每个时间点、每个地区(节点)的供求状况。

一组数据

180TWh

广东省2018年市场化交易总电量(含发电权交易)

9%-10%

广东省不同地市2018年所能获得的市场化电力价差幅度

22%

广东售电公司由于偏差考核带来的损失(占总利润的百分比)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现货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