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75家车企积分不达标 合资品牌占多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07-12 浏览:

日前,工信部联合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督总局就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发布了公告。

公告显示,2018年度中国境内141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313.91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行业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456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80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992.99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295.1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403.53万分。

在参与考核的141家车企中,66家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正,占整体的46.80%。这部分企业以自主品牌为主,其中,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位居2018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排名前十。

新能源汽车积分方面,自主品牌同样表现出色。比亚迪、奇瑞、江淮等车企排名靠前,成为“双积分”政策下的积分大户。

一方面是积分大户不愁“分数”,另一边,还有75家车企积分未达标,这其中又以合资品牌为主。

具体来看,2018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前十的车企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

合资企业布局新能源车领域较晚,是限制合资品牌积分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达成双积分考核要求,眼下海外车企也纷纷加大新能源车领域的布局力度。下半年,奥迪、奔驰将相继引入纯电产品入华;以丰田、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已经将研发已久的插混技术,瞅准了市场化时机加速推出。未来,供消费者选择的插混产品,将更加丰富。

按《双积分管理办法》规定,乘用车企业在其负积分抵偿归零前,对其燃料消耗量达不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目标值的新产品,不予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也就是说,负积分未抵偿归零的车型,将无法获得准生证。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