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股票代码300438)是国内富有竞争力的电池生产厂家,主要生产聚合物锂离子、锂离子、镍氢等二次充电电池,锂铁、锂锰、锂亚酰氯锌空等一次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航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通信基站后备电源、风光储能及家庭储能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鹏辉能源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微网储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优秀的整体开发与设计,合理的业务定位与优质客户资源,公司目前已成为提供微网储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与产品的一流供应商。
调研团代表与鹏辉能源代表合影
2019年7月27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中国储能网联合组织的“第六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鹏辉能源,鹏辉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监夏杨、大中型系统技术总监范克峰、营销总监崔燕、小储能技术总监郑高峰等接待了调研团一行。
鹏辉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夏杨
会议开始,夏杨全面介绍了鹏辉能源的生产基地、产业布局、市场拓展、标准体系、研发实力等。
生产基地
鹏辉能源拥有广州、珠海、河南驻马店、日本四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常州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9月份建成投产。
产业布局
数码消费类电池;动力与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家用储能系统;大型离并网式储能系统;梯次利用与回次。
市场拓展
今年初,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与鹏辉能源签署《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及生产相关梯次利用产品。
今年4月,鹏辉能源与天合光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江苏天辉锂电池有限公司,双方公司优势互补,共同面向未来布局储能市场。
“鹏辉能源与通信行业大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完成国际市场兆瓦级储能系统交付,未来几年储能业务国内和国外市场都将有望维持较快增速。”
标准体系
今年4月,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国际储能与政策专场”论坛上,TÜV南德意志集团为鹏辉能源的SE1000-L兆瓦级储能系统颁发首张针对欧洲市场的PPP 59044A:2015证书。该证书的获得,表明公司产品已符合储能应用的国际标准要求。
鹏辉能源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公司质量内部控制标准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措施体现在研发、供应链控制、生产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出口产品通过了TÜV南德、CE、UL、UN(38.3)等国际认证,并达到欧盟ROHS绿色标准。
研发实力
鹏辉能源建立了强大的研发队伍,拥有包括教授、博士在内的近百名高级技术人员,分布在5个综合型实验室,鹏辉能源还与天津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广州市政府合作建立了广州市可充电电池研究中心。
鹏辉能源与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著名高校长期合作攻关,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共获各类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专利4项。
鹏辉能源大中型系统技术总监范克峰
会上,据范克峰介绍,鹏辉能源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及配套交流直流充电桩、家用储能系统、大型离并网式储能系统以及电池原材料回收等领域,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与售后服务、分时租赁与EV共享,充电桩配套、光伏储能电站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基本实现新能源全产业链覆盖。
鹏辉能源动力电池研究院副院长李纾黎博士
李纾黎博士表示,当前动力电池市场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特征,每个细分市场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环境适应性、成本、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性能要求不太一样,需要不同的电池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只有对电池技术体系有非常深的了解,才能把握好电池技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鹏辉能源拥有全面多样的动力电池材料体系,能量密度也逐年提升,这为其在方形、圆柱和软包动力电池三大细分市场取得良好成绩提供了保障。
鹏辉能源储能事业部营销总监崔燕
崔燕介绍,鹏辉能源在储能锂电及系统领域已有多年布局,凭借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规模化生产实力,以及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鹏辉能源在家用储能、通信基站和大型储能等各类场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系统化解决方案。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
刘勇表示, 2018年,在《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相继发布储能发展指导意见,电网侧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2019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为下一阶段推动储能产业工作做了明确职能分工。预计2019年,电网侧储能进一步发力,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装机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
会议交流现场
专家组表示,电池制造企业要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化解决方案,保证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安全、质量、效率、一致性、回收和可追溯。
会议交流现场
专家组指出,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巨大,但行业竞争依然十分激烈,行业的整合正在持续推进中,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以及其他细分市场找准自身定位,是电池制造企业共同面临的生死抉择。未来2-3年,在降本压力上将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需要整个产业链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目前,电化学储能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实现商业化应用,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安全、成本、循环寿命以及储能系统控制技术。刘勇认为,要想促进电化学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一要建立有效的政策机制,从远期规划、价格机制、政策扶持的角度进一步支持储能企业扩展刚需市场;二要建立标准体系,提高准入门槛;三要做好技术支撑,保证储能项目安全运行。
会议结束后,储能专家组成员在鹏辉能源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产品展区。
光伏储能系统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参加本期调研的专家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博士冯彩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工程师何颖源、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工俞峰、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卜亚军、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璐慧、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市场总监陈超、中国储能网记者博乐、南方能源观察杂志记者陈仪方。
本期调研获得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