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中小锂电设备企业的“生死挣扎”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9-08-03 浏览:

对比前几年由动力电池产能急剧扩张赋予的市场红利风光,如今的中小锂电设备企业,正在陷入艰难的“至暗时刻”。

近期,高工锂电与一位锂电设备企业高层聊天,其表示从去年到今年公司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

为了能够进一步抢占细分装备市场份额,提升公司业绩及盈利水平,在大单捷报情况下,该公司在去年进行了一轮大范围的扩张:扩招企业人员、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交付能力。

该企业高层表示,去年公司对动力电池行业形势判断过于乐观,人员急剧扩增了一倍,随后因为收不回货款,公司一度停产,不得已又将人员减少至原本水平。若不是有上市公司资本支撑,公司恐怕撑不过2018年。

“今年上半年,公司缩减人员,积极调整市场战略与思路,收缩动力市场战线,只选择优质客户合作,并将重心转向3C数码领域,现在公司已趋于平稳发展。” 该高层松了一口气。

现实是,上述锂电设备企业的艰难与无奈并不是锂电设备行业的个案。与上述状况类似,为了提高市占率,不少装备企业选择以“优化”商务条款(低预付款发货、延长账期等)的方式下抢接订单。

高工锂电了解到,此前装备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从订单签订、装备发货、到货调试到最后验收,以“3331”付款方式为主。随着行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动力电池企业话语权日渐强势,行业衍生出了“091”、“2431”等等付款方式。加之付款延时、货款拖欠情况出现,直接导致了装备企业陷入应收账款高企、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这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于是,“活着就好”已成为当下众多中小锂电设备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高期望。

一名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北方一圆柱电池大拿对一中段装备企业欠款超过4000万,导致该装备企业深陷资金困局。还有其他付款条件不好的电池企业对装备企业的货款拖欠都在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这对没有资金实力背景的中小锂电装备企业而言,说“灭顶之灾”都不为过。

“由于涉及债权债务等相关原因,其中一家装备企业连企业法人都变更了。”其表示,难听点说,熬死了一批,能够活下来的就会更有希望一些。

事实上,锂电设备企业在动力电池行业中基本处于从属位置,随着动力电池企业对工艺技术认知了解的不断深入成熟,以及装备同行间的技术趋于同质化,价格战也日趋激烈,装备企业基本上没有话语权。

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面,动力电池高集中化态势下,将大部分资金薄弱、规模体量小、技术研发跟不上的中小锂电装备企业挡在门外。

另一方面,部分动力电池长期账款拖欠的严峻态势更是直接置中小锂电设备企业于生死边缘。

GGII认为,恶劣的商业竞争环境是将中小锂电设备企业推向至暗时刻的一大诱因,并且行业纷纷紧盯动力电池市场,一旦市场格局转变,竞争也就变得愈发激烈。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持续降低制造成本及生产高一致性产品需求提升,必将加重锂电装备企业生存危机。

除了外部商业环境因素之外,中小锂电装备企业对自身市场定位、客户选择与资金风险把控也尤为关键。如何找准差异化价值,保持技术领先,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降低设备宕机率,通过创新方案推动生产效率、节能效率优化,保持性价比等等,都是企业生存思考的方向。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