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敌,小康股份新能源整车业务中美两地双“尴尬”。
8月13日,小康股份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小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6.84亿元,同比下降26.49%。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81亿元,较2018年同期2.37亿元同比下降218.81%,降幅逾2倍。
对于业绩大幅亏损原因,小康股份表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受传统车市不景气影响,公司1-6月整车与发动机销量双双下滑。上半年小康股份整车销售14万辆,同比下降 25.93%;发动机累计销售24.38台,同比下降20.70%。
另一方面,受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持续投入影响。公告显示,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项目投入增加,小康股份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0.28%到高达21.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34 %升至8.42%。
小康股份主营业务包括汽车整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三大块。2016年上市以后,小康股份宣布以传统车企身份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并开始了频繁的布局,累计投资金额逾百亿。
与大多企业不同,小康股份新能源业务布局一开始就采取中美双基地的布局:在美国,投资3000万美元在硅谷成立SF Motors公司;在中国,成立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拥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是小康股份彼时设想的中美相辅相成的路线。
不过,小康股份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布局并不如计划的“一帆风顺”。一方面,美国子公司被曝出现问题,将裁员90人并暂停在美国市场生产首款电动SUV SF 5的计划;另一方面,金康新能源进展缓慢,布局多年新能源车型依然没有上市,资金也陷入紧张状态。为此,小康股份正为其引入外部资本,代价是股权被稀释。
新能源车赴美业务被曝暂停
外媒消息,SF Motors联合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泰勒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提到,由于母公司小康股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内汽车市场环境,短期内在美国开辟新的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做出管理层裁员90人、暂停在美国推出电动车等调整。
对此,高工电动车致电小康股份董秘求证,对方表示“美国业务正有序推进”,但拒绝透露更多内容。
美国SF Motors成立于2016年,在美国的一路“买买买”获得电池技术及生产工厂。2017年,SF Motors收购了由特斯拉原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创办的动力电池初创公司InEVit。此后,艾伯哈德曾在SF Motors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首席战略官,不过于2018年离职。
2017同年,SF Motors还收购了AM General位于印第安纳州的一座工厂的民用工厂,并进行全新改造升级,希望将其用于打造出面向北美市场的高端电动汽车。
2018年3月,SF Motors获得小康股份3000万美元的增资,同月在硅谷总部推出了两款电动SUV概念车SF5和SF7,SF5将是登陆中美市场的首款车,规划2018年底投产,其中美国由米沙沃卡工厂生产,中国由金康新能源生产。
然而,新车并未如期投产,甚至被曝出其美国子公司暂停在美国市场生产首款电动SUV SF5的计划。另据媒体爆料,美国子公司正考虑为印第安纳工厂寻求代工机会。
在美进展到底如何尚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小康股份美国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当前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甚至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财务数据显示,SF Motors上半年在没有任何营业收入的情况下,净利却亏损1.59亿元,令人唏嘘。
缓解资金压力,为新能源公司引入外部资金
布局中国市场的金康新能源,也是小康股份新能源业务的战略主体。去年6月,小康股份宣布将旗下SF MOTORS、金康动力新能源两家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全资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
不过,金康新能源由于产品迟迟没有上市,加上在新能源汽车前期投资金额太大等,资金链遭遇困境。据高工电动车统计,仅重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和智能汽车开发两个项目上半年的投入资金就达到5.2亿元,累计投入金额更是近50亿元。
今年上半年,金康新能源在营收仅5896.18万元的的情况下,净利润却亏损了1.22亿元。2018年其亏损额度更大,高达8.52亿元,而全年营收仅有2600万元。
不过,小康股份自身今年也似乎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小康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81亿元,较2018年同期2.37亿元同比下降218.81%。截止2019年6月30日,小康股份的流动资产105.54亿元,流动负债138.51亿元,营运资金已经出现了近33亿元的缺口。
无力继续为金康新能源输血的小康股份,忍痛稀释股份,为旗下新能源公司引入外部资金。2019年6月,小康股份宣布国资背景的金新基金拟对金康新能源增资9.6亿元,交易完成后,小康股份对金康新能源的持股比例降至80.645%。
而更早在2018年12月,金康新能源旗下三电系统子公司金康动力引入重庆国资麾下的清凤科技,后者拟对金康动力增资增资5亿元,完成后持股比例为48.54%。
最新消息,金康新能源首款高端新电动产品SF5计划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销售。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虽然小康股份的新能源版图已初显规模,但其“大跃进”布局新能源“危机”开始凸显。
一方面,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的金康新能源,后续量产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极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小康股份从未涉及乘用车领域,随着补贴的全面退坡,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化竞争家具,其面临着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对方夹击,砸重金打造的新车型能否突围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