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燃料电池 返回

*ST尤夫H1动力锂电池营收下滑超90% 靠氢燃料电池来拯救?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 发布时间:2019-08-25 浏览:

*ST尤夫同时布局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前者营收大幅下滑,后者能否力挽狂澜?

8月23日,*ST尤夫(002427)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减少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3.9万元,同比减少32.87%。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ST尤夫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91.51%,毛利率为-23.19%,是拖累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主要原因。而氢燃料电池还没有开始为公司营收做出贡献。

半年报显示,*ST尤夫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完成收购智航新能源的51%股权和49%股权,外延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智航新能源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三元动力锂电池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拥有三元正极材料、电芯和PACK系统的完整生产线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拥有1万吨正极材料产能、日产100万支18650锂电池电芯产能(约3.5GWh)以及与之配套的PACK系统完整生产线。

*ST尤夫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板块对销售策略进行了调整,正在着力于开发新客户,同时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行业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产销同比下降,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氢燃料电池方面,*ST尤夫于2017年7月投资获得武汉众宇25%的股权,以实现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布局。武汉众宇于2011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方面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是一家具备“制氢、气体压缩、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技术,在氢能产业链上覆盖较广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电堆、41KW、60KW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

在2013至2018年间,武汉众宇专利申请量约占国内燃料电池行业总申请量约2000项的8%,累计申请专利近170项,授权34项,其中7项为美国或欧盟发明专利,13项为中国发明专利。

武汉众宇核心技术人员是中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委员,代表其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多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截止目前,武汉众宇及其全资子公司共参与24项燃料电池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在已颁布生效的51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中有32项为2012年后颁布,武汉众宇参与了其中14项的制定(约占44%),其中武汉众宇牵头制订的《无人机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国家标准是全球燃料电池行业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中国企业最先制定的标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众宇是国内极少有的全面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的企业,尤其在承接氢能产业上下游的燃料电池系统环节。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和氢气制备(包括气体压缩)等四个产品领域,武汉众宇拥有近20项先进的核心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其中像复杂构型及薄型化的高精度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技术;高导电性、长寿命且低成本的金属双极板涂层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今年5月6日,*ST尤夫公告称,武汉众宇与武汉科利尔研究院于2019年4月30日签署了《车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销售合同》,基于双方的共同意愿,两家公司拟合作,共同推广燃料电池车市场应用。并且,合同约定自合同签订之日起,武汉众宇分批次向武汉科利尔研究院供应200套45kW/60kW级别车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对比来看,*ST尤夫控股子公司智航新能源受行业环境及补贴政策退坡影响,导致亏损严重;而氢燃料电池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当中,预计国家政策红利将还会持续较长时间,技术与市场表现突出的武汉众宇有望率先受益。不过,*ST尤夫只是参股并非控股,股份占比也不够高(仅25%),未来武汉众宇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多大正面影响,还有待观察。

分享到:

关键字:氢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