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昔日无比风光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一场腥风血雨真的要来了。
8月27日,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国大陆集团表示,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关闭包括德国在内的工厂,以对业务进行重组。此前有报道称,公司动力总成部门的9家工厂可能被关闭。
大陆集团的艰难不是零部件供应商中的孤例。8月初,博世称将开启裁员计划,并表示可能会出售部分燃油发动机零部件业务,该公司预计今年汽车产量将下降5%。
采埃孚股份公司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显示:销售额184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约6.46亿欧元,低于之前预期。
事实上,受影响的不单上述“巨头”,在双积分政策落地、国六提前到来等情形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样难逃厄运。
截至目前,已经发布2019年上半年财报的自主零部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下跌几乎是大概率事件。以下是我们选取14家国内零部件上市公司财报情况,其中近6成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营收下滑,近8成零部件供应商净利下滑。产业进入“微利时代”。
“这表明,自主零部件上市公司上半年与整车企业一样,也在经历一个困难重重、充满挑战的时刻,这对零部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一位行业人士向高工电动车表示。
下跌企业危中寻机
万里扬:营收、毛利双降
万里扬于8月27日最新公布的2019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下降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亿元,同比下降16.87%。
报告指出,这种“双降”的局面是受国内汽车产销整体低位运行影响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情形下,万里扬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规划渐有成果: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该公司上半年通过了5家客户的现场评审工作,其中一家客户已开始批量配套EV减速器产品,两家客户完成各种试验验证工作并将批量配套,为公司EV减速器客户开拓和销量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公司开发的ED“二合一”和EDS“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产品也完成了几家客户的匹配工作,即将投放市场;此外,公司新开发的ECVT产品在上海车展进行了新产品发布,目前已完成一家客户的装车验证工作。
此外,该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今年6月份签约落户邛崃。
东安动力:净利润亏损419.78万元
东安动力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19.78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307.22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发动机108638台,同比增长20.20%,其中商车配发84972台,占比78%。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261.96万元,同比增长15.52%,主要系销量同比上升,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刚过去的8月,东安动力的新总装生产线共完成122台DAM12TD增程发动机生产组装下线。此批发动机搭载“车和家”的“理想智造ONE”供应全国试乘试驾用车,也是东安动力投产的首款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该型号发动机9月份进入量产阶段。
万向钱潮:净利润降27.2%,降幅超营收
作为目前国内主要的独立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基地之一的万向钱潮,其业务范围包含专业生产底盘及悬架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燃油排气系统、轮毂单元、轴承、精密件、工程机械零部件等传统燃油车汽车系统零部件及总成。
据万向钱潮最新公布的2019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下降11.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27.18%。
从业务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是该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为36.9亿,营收占比为75.3%,毛利率为22.2%。
其中,占总营业收入超7成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板块在今年上半年共营收36.87亿元,同比下滑18.9%,毛利润跌至22.21%,同比微降1.34%。
上述零部件企业都是净利润降幅明显的企业。除了它们,还包括:
浙江仙通上半年销售收入实现2.98亿元,同比下降22.37%,上半年净利润实现0.45亿元,同比下降49.04%;
威帝股份上半年销售收入实现0.6亿元,同比下降34.87%,净利润实现0.13亿元,同比下降60.62%;
天齐锂业上半年销售收入实现25.9亿元,同比下降21.28%,净利润实现2.06亿元,同比下降84.3%。等。
业界认为,越是这样的形势越会加速零部件企业的转型、促使企业“危”中寻“机”,并在新赛道上转“危”为“机”。
与上述净利润降幅明显的企业相比,当然也有企业实现了幅度不同的盈利,或预计很快会迎来新一波成长期。
爬坡企业乘势而为
宁波华翔:下半年或进全新成长期
宁波华翔近日公布的上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05亿元,同比增长8.14%;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39.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49.41%,自主零部件企业中为数不多双增长的个例。
公司业绩超预期的最核心因素为热成型产品开始放量,子公司长春华翔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48.99%。
2019年上半年,子公司长春华翔的9条“热成型钢”生产线(包括募集资金项目5条)陆续实现批量生产,上半年长春华翔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增长46.78%,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加248.99%,是公司2019H1整体业绩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热成型轻量化项目目前已获得一汽大众探歌、探岳、速腾、宝来、CC、奥迪Q2L、Q5L等车型零部件订单,在手订单充沛。
均胜电子:汽车电子新获订单超173亿
均胜电子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8.27亿元,同比增加3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1%。其中,汽车电子业务渗透率攀升,2019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48.63亿元,毛利率18.44%。
据了解,均胜电子共有三部分业务板块:均胜电子主要业务分为三个板块,包括汽车安全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功能件及总成。
其第二大业务板块——汽车电子系统,是近年来均胜电子的重要布局业务板块。随着5G进程的加速,座舱电子和车联网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均胜电子逐渐加码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其为国内外整车企业提供的车载信息系统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进入量产阶段,其中便包括在国内市场为南北大众MQB平台及MEB平台提供的车载信息系统(2019年下半年),及在欧洲市场为大众和奥迪提供的基于谷歌AndroidAuto的车载信息系统(2020年)。
同时,截至6月30日,其电子座舱&智能车联业务上半年总计获得42亿元订单,公司E-moblity业务总计获得131亿元订单。均胜电子汽车电子系统业务新获订单超173亿元人民币(全生命周期)。
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均胜电子全系产品在手订单充沛,随着订单的不断释放,业绩将进一步向好”。
德赛西威:新业务逐步落地
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商德赛西威在今年1-6月中,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了20.59%、60.37%。
对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的原因,德赛西威表示,国内乘用车市场下滑,公司部分配套车型销量下降;同时,公司持续大力度投入新技术研发,研发费用同比显著增加,减少了公司净利润。
但他们表示,汽车往“新四化”方向的革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新技术、新产品正在快速孵化,这其中便包括:
智能驾驶舱方面,2019年6月,公司在上海CES上所发布的智能驾驶舱3.0版本,公司首个基于国际领先芯片——高通骁龙820A的四屏互动智能驾驶产品即将在理想汽车的理想ONE车型上配套量产;
车联网方面,作为公司“最年轻”的产品线,车联网团队持续扩大,目前已获得一汽-大众、奇瑞捷豹路虎、长安马自达等客户的车联网平台、OTA、情景智能等项目,商业化落地逐步实现。
随着未来智能驾驶相关新业务逐渐落地,其下半年业绩将迎来高增长阶段。
威孚高科:或向燃料电池及半导体发力
威孚高科在过去的半年中,无论是营收还是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幅度。
据威孚高科于日前公布的2019上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共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24%;实现利润13.5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2.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68%。
值得一提的是,威孚高科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在加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快公司转型升级。其中便包括向燃料电池行业及半导体领域发力。
据了解,威孚高科于丹麦设立的全资子公司SPV收购了FCCTApS公司持有的丹麦IRDFuelCellsA/S66%的股权,折合726万欧元。而丹麦IRD公司其主营业务便是致力于燃料电池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重点产品包括膜电极(MEA)和石墨复合双极板(BPP)。
此外,瀚川智能上半年销售收入实现1.59亿元,同比增长48.62%,净利润实现0.08亿元,同比增长123.67%。瀚川智能主要从事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主要客户为大陆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上半年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用友网络上半年销售收入实现33.1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290.1%。用友网络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是汽车行业管理软件,为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流通企业提供专用管理软件及咨询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其用户已经超过50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13000家汽车经销商。
盘点上述多家零部件巨头不难发现,能够实现较好盈利或很快将迎来新一波增长的自主零部件上市公司,大都拥有先进技术优势,并基本对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相关零部件有所涉足。
事实上,即便是亏损的企业,从他们的布阵看,加快转型和技术进步,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力业已成为一种共识。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到2030年,全球每年生产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力和轻度混动力的汽车将创造年产值2130亿美元的电池、发动机和电子工业市场。另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未来燃油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约50%份额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