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能源市场红利释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9-22 浏览:

这是唤醒能源发展不竭动力的关键一招。

能源体制革命事关能源发展框架体系和发展全局,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保障。

70年间,每一次能源体制机制的变革都为能源发展破除顽瘴痼疾,注入新的生机。

“沿着由计划向市场、由垄断向竞争的主线,能源行业的改革深入推进。”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尤其是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五年来,我国坚持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初步建立起统一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引领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快车道越来越通畅。越发强健的能源“体质”支撑起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

活力奔涌

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要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体制革命的方向路径。

将能源置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视野下去考量,就会发现能源改革发展的脉络正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生动注脚。改革开放打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门,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源体制变革释放出能源发展强大的动力活力。

20世纪80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逐步打破,从原油产量包干计划激发石油企业积极性,到煤矿投入产出承包制度,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再到电力行业鼓励集资办电,推进多元所有制电力发展……市场活水盘活能源资源生产力,能源实现快速增长,有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是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的基础条件。能源价格逐步放开的过程也是能源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

从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双轨制,到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联动,天然气政府指导价取代直接定价;从除电煤以外的煤炭价格全部放开,到煤电联动机制;从政府制定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到竞价上网、竞价交易……随着价格调节作用的增强,市场主体的参与走向深入,推动能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体制改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市场化改革驶入快车道,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变革取得重大突破,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

油气体制改革历史性开启,组建国资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提上日程,油气勘探开发引入市场化机制,原油进口权、进口原油使用权逐步放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输配电价改革重新定义电网盈利模式,增量配电业务向社会资本开放;电力交易机制、交易平台逐步成熟,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营性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电力现货市场启动,市场主体、交易方式日趋多元;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电量占比已超过30%,累计释放改革红利超过1800亿元。

效率提升

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发展质变

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就是要破除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积弊。

用新方法破解新课题。一系列扭转能源粗放型发展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体制机制创新设计,折射出能源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增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资源要素加速流向更有效率、更符合需求的领域。

推动风电、光伏平价上网,开启竞争性配置,市场对经济性的天然嗅觉倒逼新能源行业提高生产和运营效率。全面放开经营性发用电计划,市场竞争的引入刺激传统发电企业建立市场思维,在提升人均劳动贡献、资产回报、投资效益等各方面挖掘利润空间。放开油气勘探开发、炼油、成品油销售等上下游环节,转变石油“战略属性”为“商品属性”。

——增强政策的引导性作用,全面提升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

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和全额保障性收购机制,创新风电投资监测预警、光伏发电市场环境监测等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时序。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问世,构建由电力消费引领的可再生能源长效发展机制。引导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就近消纳,探索可再生能源供暖等多元化利用方式。近两年来,可再生能源消纳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平均水能利用率达到95%以上,风电利用率达到93%,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光伏利用率达到了97%,同比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一个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能源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治理转型

开启现代化能源治理新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机构的探索持续不断。在对能源治理方式的探索中,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始终是核心。

从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的变革中可见一斑。在以政府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改革初期,石油工业三大总公司相继成立,石油工业部撤销,三大公司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分别行使管理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石油、石化两大国有控股公司重组成立,剥离管理职能,实现政企分开。随着国家能源管理机构的数次调整,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内容逐步明确,石油工业管理新体制逐步形成。

2013年,国家能源局组建成立,开启了能源管理新模式。

“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切实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章建华表示。同时,国家能源局把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促进能源发展改革的根本保障。

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主动简政放权,累计取消下放能源行政审批事项比例达72%。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能源治理方式初步实现了从项目审批为主,向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并重的重大变革。

能源战略规划引领作用更加突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出炉,“1+14”系列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陆续面世,我国首次构建起综合性和专业性、中期性和长期性、全局性和地区性相结合的立体式、多层次规划体系,基本确立了能源发展改革“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

能源革命大潮奔涌。变革,让能源在每一轮时代大潮中迅速找准时空定位,开辟新的发展格局。变革,是能源发展坚定不移的方向路径。“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到能源行业全局深刻变革的大考。”能源安全新战略已为这场变革确定了航道。用好“关键一招”,释放不竭动力,能源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澎湃改革浪潮,走向更高境界。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革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