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实现管道输氢有多难?

作者:潘秋杏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19-09-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管道输送氢气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方式,然而在中国,实现管道输送氢气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氢能联盟近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美国有2500公里的输氢管道,欧洲已有1569公里的输氢管道,我国则仅有100公里输氢管道。

全球范围内输氢管道的数量加起来不到4500公里,与油气管道相比,是几个数量级的差别。目前国内外低压氢气管道运输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成本是制约输氢管道发展的一个因素。由于氢气自身体积能量密度小、容易对管材产生“氢脆”现象,其管道运输成本往往大于同能量流率下天然气管道运输的成本。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天然气管道的造价仅为12.5万—50万美元/公里,但氢气管道的造价大约为30万—100万美元/公里,是天然气管道造价的2倍。

而由谁来投资建设管道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国外,气体公司既生产工业气体供应市场,也生产装置出售给用户。如冶金、化工、石化、半导体等企业,通过专业气体公司以管道输送或现场装置生产供应气体。法国气体供应商Air Liquide(液空)公司凭借其技术和经验,根据工业企业的需求,已在中国的上海、天津、辽阳铺设了输氢管道。

国内公司方面,2014年,中石化巴陵石化全长42公里的氢气输送管线顺利投用。2015年,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投资、中石油管道局承建的济源市化工园区——洛阳市吉利区氢气管道输送项目(全长25公里)建成。

由此看来,国内氢气管道建设的参与方,既有国外的企业,又有国内的企业。氢气管道属于管道的一种,若未来氢气像石油、天然气一样作为能源进行管理,氢气管道资产属于哪一方,由谁来投资建设、由谁来运营都是值得探索的。

在管道输送氢气方面,也有不少人士看好充分利用现有管道设施,在天然气中掺入氢气进行输送。

不过,这可能更需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国内长输油气管网主要由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拥有。有数据显示,中石油约占85%,中石化占8%,中海油占5%,其他公司占2%。

据eo此前报道,2017年气荒以来,各地方政府对省内管网的规划与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的强化期。这一轮,黑龙江、江苏、辽宁等地方组建并成立了新的省级管网公司。但是组建不久,准备启动建设的黑龙江省天然气管网就出师不利,遭遇了中石油的阻击而停滞不前。

就油气管网而言,从1958年底完全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建设起来的克拉玛依至独子山炼油厂长距离输油管道算起,已经经历过了60年,但目前省网与国家管网将如何共存,仍充满未知与挑战。国家管网公司虽将落地,但还会面临多且复杂的问题。

氢气加入到现有天然气管道后会引起氢脆、渗透等管材方面的风险,氢气掺多少、掺到哪条天然气管道中、与国家管网如何共存,在国内尚缺乏详尽的测试、示范、讨论之前,未知和挑战更多,风险也会更多。

对于氢气这种刚兴起来的事物,要想在现有的管网中掺入氢气,需要更多试验性的精神。若需要发展管道输送氢气,恐怕需要统筹好各方的利益,做更详尽的规划。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